广允缅寺
共 1526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2:02
历史沿革
广允缅寺建成于清代,通常被叫做“学堂缅寺”,已有190多年的历史。1982年,发现南北门,陈列室与僧舍建于1991年。
广允缅寺
建筑格局
综述
广允缅寺由大殿、南北门、僧舍、厨房、陈列室组成,仅大殿是原有建筑,寺内经楼已毁,占地约2200平方米。广允缅寺座南朝北,面阔五间,进深八间,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建筑风格别致、雕梁画栋、壁画艺术活灵活现。
广允缅寺建筑风格
大殿
大殿位于1.5米高的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五间,主殿纵式布局,面阔14.8米,进深24.4米,穿斗式木构架,三重檐歇山顶。檐下设一圈副阶围廊,殿前与四方形五重檐歇山顶楼阁组合而成,形成过厅。殿内高6~7米、长13米、宽9.6米,中列金柱6根,余柱隐砌于墙体中。其上以木板为顶,饰藻井图案,梁柱间雀替亦作雕刻,柱饰滴水金图案。大殿第三层檐下侧面和后背形成围廊,殿堂正面的6扇格子门透雕山水、人物、花卉、双狮等图案,门枋通饰宝相花浮雕,门上及两侧窗棂镂孔透雕装饰。
亭阁
亭阁位于殿前,形成过厅,门前二柱倒悬两条木雕巨龙,亭作重檐歇山顶,檐下饰斗栱,属清代形式。亭阁第一层举高基本与后殿第一重檐相等;第二层檐与后殿第二层檐等同,而转角处另加二重假檐,造成亭阁两侧外形成五重檐结构。亭阁为重檐歇山顶,檐下饰斗拱,五重上跳,拱部雕刻云纹。亭阁门前左右两柱上各倒盘一木雕巨龙,正中悬一琉璃圆珠,寓意“二龙取宝”。双龙两侧为清水墙面,下部镶嵌凤凰及麒麟花砖一列。
文物遗存
广允缅寺殿内还保存有10幅壁画,共48平方米,大殿内壁绘10幅壁画,壁画多为墨勾轮廓,再填色,风格和技巧与内地明清作品相似。其中两侧6幅较大,每幅宽3米,高2.1米,内有4幅中嵌窗户,因而画面呈凹字形。靠近佛台两侧4幅较小,宽约1.3米,高1.2~2.1米,有两幅内容为佛传故事。
广允缅寺殿内文物
历史文化
在傣族历史发展中,最高大华丽的建筑往往是佛寺,它不仅是村寨的地标,更是一个村寨的经济实力和凝聚力的象征和体现。受到佛教派别以及各地文化传统因素的影响,整体的傣族寺庙建筑大致形成了三种样式:西双版纳类型、德宏类型、临沧普洱类型。由于临沧与普洱地区傣族主要信仰润派与多列派,以及这两种信仰分别先后从西双版纳、德宏、缅甸等地向云南其他地区传入的原因,使得临沧地区的佛教建筑既吸收了传入地的建筑艺术特征,也受到经南方丝绸之路所带来的汉文化及汉传佛教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从佛寺的整体样式来讲,其样式布局与西双版纳类型有一定的相似性,都建有独立的佛典、僧舍、藏经楼、佛塔等。但两种类型也有一定差异性,西双版纳佛殿大多是陡峭的重檐歇山顶,除了建筑上的脊饰和山花外,装饰较少;临沧普洱类型的重檐屋顶斜面则相对平缓,整体样式特点为飞檐重叠、雕梁画柱、装饰繁缛,更接近汉域风格,而广允缅寺作为临沧普洱型佛寺的典型佛寺,它就以飞檐、木雕见长。邱宣充认为“广允缅寺亭阁作重檐歇山顶,檐下饰斗拱,五重上跳,供部雕云纹,属清代款式无疑”。另外,广允缅寺山门檐下装饰着双龙抢宝木雕构件,龙尾在上、龙身盘柱而下,明显地表现出内地工匠手艺。
文物价值
广允缅寺集建筑、雕刻、绘画为一体,建筑风格独特新颖,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是傣族和其他民族文化交流的实证。
广允缅寺建筑艺术
保护措施
1988年1月13日,广允缅寺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文物保护
旅游信息
地址
广允缅寺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城勐董大街北侧。
交通
沧源县距昆明840多公里,昆明西部客运站有客车前往,到沧源县后步行即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