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谱

共 4023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4-05-24 11:30

历史沿革

据清康熙年间江西按察使司周体观所撰的《青云谱道院落成记》中记载,二千五百余年前,周灵王的太子王子晋便在此开基炼丹。
西汉末,梅福(字子真)在任南昌尉时,曾因讽刺王凤专政,后弃官隐钓于此,汉末即在此建立“梅仙祠”,为青云谱前身最早的名称。
东晋时期,许逊(字子敬)在江西治水,并亲到当地督治,并首倡道教“净明派”,建立“太极观”,今青云谱内二门的“净明真境”四字便由此而来。
青云谱
东晋咸和九年(334年)前后,书法家王羲之曾为江西临川郡典试,欣赏梅福种荷的“莲池”,并临池作书,清洗笔砚,池水都黑了,称名为‘墨池’。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任临川内史期间,曾在此居住注释《老子道德经》。
唐大和五年(831年),“太极观”更名为“太乙观”。
宋至和二年(1055年),重建庙宇,称为“天宁观”,道家刘颐真从洪崖到此阐发净明教义,兴盛一时。
明初时,明太祖第十七子宁王朱权曾在青云谱修道。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朱耷隐居于此,改建为“青云圃”。
清康熙年间,在原有道院基础上进行重建,易“圃”为“谱”,寓意“青高如云”。
1959年,青云谱道院辟为八大山人纪念馆

建筑特色

青云谱古建筑群总体布局采取南北中轴线封闭式、天井院落递进式构成,结合周边环境,形成湖中见园、园中有院,层次分明、别有洞天的建设格局。
青云谱古建基本上是明清制式,结构均为江南民间的穿斗式和抬梁式混合木结构,外墙围砌本地产青砖空斗清水墙,清初300年来,青云谱道院几经兴废,今殿堂屋宇大半是清末重建的,青云谱老大门和二门仍是300年前的砖石建筑。
青云谱
青云谱主体建筑包括: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三殿采用四柱八界梁及五柱九界梁建筑形式,三殿前后有天井内庭。一进天井内有五百年罗汉古松一株,二进天井内,三殿周围有回廊环绕,左右设偏殿厢房,形成前后四合院布局,并有逐殿升高之势,天井有良好的排水、采光功能,门窗饰以雕花格扇。
青云谱屋面为小青瓦铺设,配以正脊、正吻,悬山做法;吕祖殿东面有黍居小院,曾是八大山人休息之所,西面有鹤巢小院;许祖殿东西两侧分别是:斗姥阁、三官殿、峤圆及附属小院。整座古建筑群由清水墙与园林隔开,自成一体,只留“众妙之门”及“斗姥阁”大门内外交通

主要景点

综述

青云谱主要景点包括主体建筑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三殿,同时还有前人曾归纳的谱内10景、谱外10景,其中有的以山川特色地势起伏而名

主体建筑

青云谱
根据现存的遗址实况和康熙时青云谱始建的石刻全图相互对照来看:道院坐北朝南,大门前一“洗心亭”(已毁),大门石额书“青云谱”三个大字,三门石额书“净明真境”四个大字,背额书“众妙之门”四个大字(为《东子道德经》中四言)。再依次为关帝、吕祖、许祖三进殿堂。 以许祖殿为主殿,上建玉皇楼。左为三官殿、斗姥阁;右为娇圆、观鹤楼(后加)。左右厢房有黍居、鹤巢等室。建筑风格阔敞空灵,斗拱朴实。不绘彩梁,不施雕镂。达到了“精而不华,素而不饰” 要求效果

谱内十景

谱外十景

主要展览

机构设置

机构设置
馆长:周晓健
副馆长:万建怀、胡凌昊、吴栋
机构信息来源于2020年5月八大山人官网

历史文化

建造理念

青云谱道院的建殿立像,是依据净明道派历代的传统定式与当地形势史迹而规划进行的,唐代以前有关文献难以见到,至宋代刘玉真大阐净明宗教,对殿宇建置也吸取了前代形制并加以发展。但宋元以来又久已不显。直到清初创建青云谱道院,且各地净明教徒分支衍派,建殿立像须纳于一轨;以朱道朗为首的净明学者再加以提倡。规范此后青云谱的殿宇修建,也都是遵循前旨而又有所补充,遂形成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净明真境”。建殿青云谱道院建殿立像,是完全按照净明道派所定的要求和方式而选场、布局和营造的

落成碑记

青云谱道院落成记(清)周体观
夫寺观庙堂,寰球甚多。苟无仙踪贤迹,庙貌纵壮观瞻,愚何充其庶几矣。究不免为傅奕傲,即仙有踪、贤留迹,尤非大有功于人命人心,亦不足耐学士寻味,善人呵护。惟距豫章城南十五里许,有青云谱道院者,山排七星以作冠,涧绕九曲而作带;右折洪崖之肩,左提白虎之领,龟蛇伏其侧,天梯架于前,询炼丹汞,成仙真之第一境也。然是谱何自防哉?周灵王太子晋,以瑶笙博瑶丘欢,语以真道,教以丹鼎变化,指是谱为内炼所,而子乔丹成,于是冲举,于是寄丹上书,控鹤度亲亦由于是,是是谱之所由来也。周衰秦强以还,避乱隐居而追子乔踪者,正复不少。汉有南昌尉梅子真,名福,为讥切外戚,遁迹尉山,曾游钓是谱之旁。访晋忠孝之迹,羽化于霞岭。后泊魏晋,而仙真始大萃于是。原是谱侧有老龙窝。其旁旧有井名横泉,幽通长沙井。初,蛟精化黄牛,卧城沙碛上,许旌阳尾其处。翦纸化黑牛与斗,令施岑诸真,乘间诛之。蛟精伤左股,奔人老龙窝井中,直至贾谊井出。敬之留吴世云,陈孝举、周惠常、曾兴国、时道阳、董紫庭防堵其窟,亲诣长沙贾玉史家并二子诛之。返是谱,令施太玉、彭武阳、吁道微、钟离君、郭景纯诸真,珍灭余党。咸集是谱,发明净明忠孝之传,证以子乔忠孝之道。是谱由周而来,仙真会萃于斯,称盛祖派宗教于斯,昌明历宋、齐、梁、陈、隋,世之隆污不常,而谱之兴废靡定。间有名真,乃为我学,致使载笔者吐弃之,至唐吕纯阳,复飞剑插地,植桂树,规定旧基。刺史周逊,奏建是谱,颁其名曰太乙观,迎万振居之,后振于此乘白云至帝乡。其亲炙者,佥羡内炼功,则忠孝之学方坠地矣!迨宋至和初,勃赐是谱为天宁观,真人刘颐真居之,与明周颠仙,先后兴灭继绝,大阐净明忠孝之道,相继焚修于是谱。逮有明之未,宁藩宗室裔,自称八大山人者,伤世变国亡,托迹佛子,放浪于形骸之外,佯狂于笔墨之间,后委黄冠,自号良月道人,又字破云樵者,访历代之仙踪,爱天籁之山水,得吕纯阳驾青云来降,示诸秘要。于是赎已失之基址,倾囊藏以建修。绍姬太子许旌阳,以明忠孝之道。邀马道常诸道友,以讲净明之学,则青云谱之名于斯树焉。马道常喜宗教得人,先化鹤绕是谱三匝而去。而良月,隐君子也。余幸来南昌,久闻其名。佩之良深。其友章松樵,为青云谱道院落成,请记于余,余固乐为之记。赐进士第中宪大夫江西按察使司前吏科左给事中内翰林国史院庶吉士古燕周体观‘撰

相关人物

清代戴有棋的《重修青云谱碑记》和周体观的《青云谱道院落成记》中都记载青云谱是朱耷创建的道院,而周《记》更明确说就是八大山人。据考,八大山人姓朱名耷,明宗室。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时年19岁。因不满清王朝统治,为了避免清廷迫害,于23岁逃于释门,在进贤介冈剃发为僧,后在新建洪崖(今南昌市湾里区)侍奉生母。朱耷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36岁时来南昌省亲,亲往会城南郊的梅仙祠旧址察看,这里是他家世代祖辈信奉道教的老地方,从洪崖迁回的母弟也栖隐附近的寺庙,旧识的农村长老亦亟欲他迁来,于是便决意在此定居,并计划重建一所道院。
朱耷邀集马道常(号常往,四川人)、周德锋(号占月,新建人),胡德周(号之玫,南昌人)等4个道友,进行规划,见定山桥纪毁途中,急待修造。他首先倾囊,再加之同筹仁人、地方贤达、以及“隐显诸公”,都大力襄助。据《净明忠孝宗谱》载,这时朱道明(相传为其弟牛石慧)也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冬来谱修道,参加创建。经过六、七年的奋力,到他42岁清康熙六年(1667年)时,道院才初步建成。 (见舒性于丁未作《青云谱落成序》)。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朱耷50岁时,青云谱更为完善壮观。黎元宽撰《青云谱志略序》载:“全真朱良月至自洪崖,顿兴起之,即瓦砾之道以至金碧之功,可云奇特,而良月视之,不过修仙绪余,故其署榜日‘青云谱”,古老的梅仙祠旧址,已由瓦砾荒地,建成金碧宫殿,值此谱辟堂开,正式额名“青云圃”。此时青云谱,无论在建造殿堂屋宇,布置庭圃环境,阐发净明教义、制定传派谱序、规戒语录、编纂谱志艺文、集订经典史籍等诸方面,都已趋大备。直到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62岁时便将道院交其徒主持

文物价值

青云谱作为江南南昌的古文化人文景观,一个江南特色的园林,历经周、西汉、东晋、唐、宋、元、明、清数朝,保存完好的江西净明道教发源地,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于研究道教文化和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文物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对名迹进行保护的政策,南昌市人民政府于1954年、1955年、1956年、1958年先后拨款对青云谱进行了4次较大的修整,新修建四角亭、六角亭、石桥亭等。1958年初为保证古迹的原貌,将在此地驻守的部队撤出。
1959年,在时任国家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和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帮助下,10月1日国庆十周年纪念日,“画家八大山人纪念馆”正式开馆,成为中国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期间,青云谱馆舍遭受极大的破坏,大量的资料、画册、书籍、照片、陈列品、木雕工艺品、匾额、对联统统被付之一炬,时任馆长的吴振邦把书画真迹等文物“偷运”出青云谱。在征得市文化局党支部的同意后,取得八一起义纪念馆冯钦夫馆长的支持,青云谱的文物真迹全部运至八一起义纪念馆作为革命文物封存保管起来,保护了国家文物。
1973年,南昌市人民政府拨来款项17万元来进行青云谱的修复工作, 1980年7月1日,青云谱重新以“八大山人纪念馆”名称正式开馆。此时,纪念馆启用了整个庙宇建筑群,开设5个陈列室,此后陆续重修了八大山人墓、牛石慧墓,对各种古木进行了砌栏保护,对殿堂、庭院等进行了全面修缮
2006年5月25日,青云谱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