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广陵王墓博物馆

联合创作 · 2023-08-05 06:42

汉广陵王墓博物馆地处蜀冈古城遗址南缘,地形起伏,林木葱郁,建筑雄浑,是一座融文物与园林为一体的陵园式博物馆。中央展厅展出的是西汉第一代广陵王刘胥的墓葬,属帝王级的“黄肠题凑”木椁墓,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是全国罕见的大型汉代墓葬之一,距令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馆内还有“广陵王王后墓” 、“汉代扬州”陈列,汉代娱乐活动。
 
 
 

文化

文化特点

刘胥的寝陵属帝王级的“黄肠题凑”式木椁墓,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是全国罕见的大型汉代墓葬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广陵王墓中的“黄肠题凑”是就地取材,全部以金丝楠木为构件的,共有856块,每块题凑大小尺寸都不相同,四面企口高低错落有序,全凭榫卯相连。据专家透露,当初出土时连世上最薄的刀片都无法插入楠木结构的“黄肠题凑”式木椁,规模宏大, 结构严谨,南北长16.65米,东西宽14.28米, 面积约237平方米,折合木材约545立方米, 在迄今我国发现的同类木椁中最为完整,极为珍贵。

建筑特点

汉广陵王墓位于高邮市的高邮湖西新区送桥镇天山片区(原天山镇)境内。在1979年发掘于神居山的一号西汉墓葬,其木梓面积比湖南马王堆汉墓大18倍,代表古代最高礼仪的葬礼“黄肠题凑”,并出土金缕玉衣残片。初步考证墓主人系西汉广陵王刘胥夫妇同茔异穴合葬墓。汉墓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有玉器、铜器、漆器、陶器、木佣、车等器物。出土的随葬品中的漆器、木雕制作非常精美,特别是漆塌、木履和成套的浴具为汉代考古少见。因保存最完好而轰动海内外,《新华日报》、《人民日报》曾作了专门报道。已出土四座西汉石坑木椁墓,其中一、二号汉墓均采用汉代最高葬制—“黄肠题凑”,两座墓的主人分别是第一代广陵王刘胥及王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一号汉墓在全国同类型墓葬中规模最大,结构完整。陵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和丰富的文字,黄肠题凑结构细密,俨如方城,生动地反映了当地当时的经济、建筑、工艺和生活水平。为研究汉代广陵国的丧葬礼仪、职官制度、木作工艺、书法艺术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历史

建筑历史

墓主人是西汉第一代广陵王刘胥,汉武帝的第四个儿子,公元前117年被封为广陵王,定都广陵,在位64年。因觊觎天子之位,多次召用女巫作法诅咒皇帝,公元前54年案发被究,自己以绶带绞死。广陵王墓及王后墓原址在扬州西北45公里的高邮天山乡境内的神居山中,1979年开山采石时发现,目前已发掘四座西汉墓葬,其中一号、二号汉墓采用汉代最高葬制——“黄肠题凑”,墓主是第一代广陵王刘胥及王后。陵墓深埋在山下25米处,以斜坡墓道与地面相通。当时为建二陵,开凿山石六万立方,可见规模之巨大,工程之浩繁。

文物保护

高邮汉广陵王墓是于1979年发掘于高邮市高邮湖西新区神居山的一号西汉墓葬,于1982年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展出

广陵王地宫

刘胥的寝陵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葬制——“黄肠题凑”。所谓“黄肠题凑”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葬制,是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古人注解“黄肠题凑”是以皮后的柏木黄心累于棺外,称之为“黄肠”,木头皆向内,称之为“题凑”。棺椁周围用木头垒起一圈墙,上面盖上顶板,就像一间房子似的。天子以下的诸侯、大夫、士也可用题凑。但一般不能用柏木,而用松木及杂木等。但经天子特许,诸侯王和重臣死后也可用黄肠题凑,如汉霍光死,汉宣帝“赐给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据目前已发表的资料,已在北京大葆台刘建墓、石家庄张耳墓、扬州刘胥墓等7座汉代王陵出土了“黄肠题凑”。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