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文庙

联合创作 · 2023-07-22

哈尔滨文庙始建于1926年,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庙街25号,被称为“哈尔滨故宫”,它是哈埠一处典型的仿清代建筑风格古建筑群,也是黑龙江省境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仿古建筑群。文庙院内古松名树繁多,环境清秀幽雅,其碑记由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先生题写。

文化

文化特点

作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孔庙建筑,哈尔滨文庙显示出了东北地区人民对于孔子和儒家文化的敬仰。

建筑特点

哈尔滨文庙的兴建,正处于中国最初开始建筑变革时期。因而,其主殿(大成殿)的“里外金柱改制做成钢筋混凝土,金柱柱顶石用水磨石做成”。哈尔滨文庙是按照大型祭孔仪式的规模,仿照皇宫之制而设计建造的,四周环以黄琉璃瓦顶红墙,院落布局严谨,尺度划分适宜,建筑序列层层展现。通过规格尺度、瓦顶色彩、彩绘规制表现建筑等级,在建筑创作上采用了清官式做法,而在结构材料上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

历史

建筑历史

哈尔滨文庙始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十月。在时任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焕相、继任长官张景惠的倡导实施下,中外人士和政府募捐集资银币73万多元,由吴县陆士基主持设计,在哈尔滨市区内修建文庙。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哈尔滨解放以后,哈尔滨文庙被用作哈尔滨医专的图书馆。

1949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组建时,经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决定医大暂时使用文庙。

1952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建院,哈尔滨文庙被圈入学院院内,先后被用作军事工程学院的图书馆和专家宿舍。

1970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南迁,黑龙江省军区将哈尔滨文庙用作军营和后勤部仓库。

1985年,黑龙江省军区将哈尔滨文庙移交给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

1985年1月,于哈尔滨文庙现址创办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

1988年9月20日,哈尔滨文庙经当地政府拨款维修一新,成了黑龙江省民俗博物馆对外开放,接待中外游客。

文物保护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哈尔滨解放以后,哈尔滨文庙先后被用做哈尔滨医专、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等单位的图书馆。“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人专门批判了《碑记》进行破坏。

1996年,哈尔滨文庙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国家发改委、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十一五”期间全国100家重点维修古建筑名单,哈尔滨文庙名列其中。

主要景点

影壁、额枋

哈尔滨文庙南端是由三座影壁组成且向外凸斗形的万仞宫墙,黄色琉璃庑殿式瓦顶,绿琉璃冰盘檐,额枋绿地绘黄琉璃明式旋子彩绘,中腰丹壁中心花与四角叉角花皆为绿牡丹嵌黄琉璃花,下部花岗石须弥座。中影壁高5.8米、长21.82米,两侧八字影壁高4.8米、长10.89米。八字影壁两侧连以丹垣,其墙帽仍用黄琉璃大式瓦顶,檐下则改作水泥抹面,中腰红土刷饰,下肩也改作水泥抹面。

丹垣折北,东垣墙体间设“德配天地”牌坊,西垣墙体间设“道冠古今”牌坊,两坊皆为三间四柱三楼庑殿式黄琉璃瓦顶,明间四重昂九踩斗拱、次间三重昂七踩斗拱,斗口一寸半(5厘米),合清式斗拱第十等材。大小额枋间夹心花板,四柱下部周匝夹杆石,原建柱、石堵为混凝土结构,材制已入制。重点修缮时夹杆石已改作青花石。四柱前后又斜支木质斜柱八根,小额枋之下设雀替,檩枋绘作金钱大点金龙锦枋心清式旋子彩画,台明低平海墁花岗石条。牌楼外观悉如明清式正宗古建。

宫墙之北,两坊间甬路南侧中轴处设南向半月形泮池,中架状元桥,池、桥绕以连周汉白玉勾栏,计望柱46件,栏板50块,桥头四件抱鼓石。池底铺墁水泥方砖。桥洞已改作明清尖券做法。

棂星门

哈尔滨文庙没有正门,大门为棂星门,两边无垣,无中门,恐是有东西垣设两坊为入口之故。今为利于管理,在东垣牌坊外侧加筑一个套院,前建单檐庑殿式琉璃瓦顶,下布丹壁大门。院后部建三间单檐硬山卷棚布瓦顶小式房作守护办公之用。棂星门形制与东西两牌坊相同,是三间四柱三楼庑殿式黄琉璃瓦顶,明间斗拱也是四重昂九踩,次间三重昂七踩,而檩枋彩画则绘作金龙和玺最高一等的清式彩画,突出了中轴大门的地位。

孔子像

哈尔滨文庙的孔子塑像有两尊。一尊在大成殿里。当年建庙之初,大成殿的正位是一个雕龙贴金的巨大神龛。孔子的牌位置于神龛前,并无孔子像。1989年9月28日,为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而雕塑了一尊布衣孔子形象,并将其置于神龛中,以供后人参谒。

二尊在一院中心的中路甬道上。一院棂星门与大成门之间的孔子行教铜像,身高3.3米,由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捐赠。于1998年5月23日落成,同年9月17日举行了孔子铜像揭幕仪式。

大成殿

中院是哈尔滨文庙的主体,正殿大成殿,超过了曲阜孔庙大成殿横阔9间的规格,为横阔11间(9堂2夹室)的重檐庞殿顶大殿。台基也环以玉石雕栏,廊檐色彩富丽堂皇,气势轩昂庄重。殿内供孔子及四配神,十二先贤牌位。大殿两边是两座配殿,内供孔子的弟子牌位。

哈尔滨文庙不同于全国文庙的独到之处乃是主殿大成殿。据现存《东省特别区创建文庙碑志》记载:“谨案孔子文庙,在昔为中祀,其殿九楹,为堂七,为夹室二,此旧制也。自清光绪三十二年,升孔子为大祀,而京外学官,犹仍旧贯,未之改作。今东省特别区闳规大起,创而非固,故其缔造合乎大祀之仪。……凡庙制,大成殿居中南向,为堂九,为夹室二,都十一楹”。由此可知,二院的大成殿,是按大祀祭孔仪式规格设计建造。

驮碑

哈尔滨文庙院落东南角有驮碑一座。这座石碑位于哈尔滨文庙的第二院落,大成殿的南面。石碑通高551厘米,由碑额、碑身、碑座3部分组成。碑额的阳面刻有“文庙碑记”4个篆字,碑身的阳面刻有《碑记》正文,其阴面无字。碑文为爱国将领张学良撰写的《哈尔滨文庙碑记》。《碑记》全文近500字,叙述了哈尔滨的地理环境,修建文庙的历史背景、宗旨和作用。

西北角的石碑,为当时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景惠撰写的《东省特别区创建文庙碑志》。碑阴刻有捐款者的名单及款额。后院为面阔7间、单檐歇山顶的崇圣祠,原供孔子前五代祖先,后改为书厅,东西有侧殿。1985年,在此成立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主要建筑已进行修复,并对外开放。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