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摩崖题记

仙都摩崖题记

共 1184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0:40

历史沿革

仙都摩崖题记始于、兴于。据传,仙都山最早的摩崖题记在小赤璧前的白岩潭内,因三国东吴年间久旱而好溪断流,八公里外的白岩人在此买下水潭挑水吃,并刻下“白岩潭”与“赤乌二年”的年号,为仙都摩崖题记之始。东晋大书法家曾书“突星濑”三字于溪边大石。
现存摩崖题记囊括了从的各个朝代,最早为唐乾元年间(758~760年)缙云县令李阳冰的“倪翁洞”三字,已有1300多年历史。

遗址特点

主要景点

文物遗存

仙都摩崖题记主要分布在仙都的初阳山、鼎湖峰、仙水洞、铁城、小赤壁、忘归洞六景点内,年代为唐、宋、明、清、民国至近代。其中唐代2处,宋代有55处,明代28处,清代8处,民国16处,近代10处,待考6处;体裁以诗赋、散文、游记为主,内容或抒胸襟、或纪游踪、或志景仰。现存摩崖题记125处。最早的题记为唐代书法家、乾元年间缙云县令李阳冰的“倪翁洞”三字篆书和建中元年高元和的一处游记。题刻作者较著名的还有:两宋赵忭、沈括、留元刚;明代郑汝壁、樊献科;清代袁枚、谷应泰;民国欧阳忠浩、楼村和现代的沙孟海等。
仙都摩崖题记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仙都摩崖题记以题名为主,题字为辅,“多点”是题记、题诗和题款,具有重要的人文史料价值。现存仙都摩崖题记中,题名46处,题字45处,题记23处,题诗11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人文史料价值。
仙都摩崖题记是缙云文化研究的重要史料,是缙云文化尤其是道教文化的“活化石”。仙都摩崖题记中留下了东晋的,南朝的,隋代的,唐代的周景复、,唐末五代的,宋代的楼大度、黄见素、胡大用等道士在仙都的活动遗迹。楼大度、黄见素与李仲辅同游的一幕展现于仙水洞“李仲辅题记”;同处仙水洞的“杨景等奉诏祈雨题记”有绍兴乙卯六月二十五日与楼大度、胡大用祈雨祠下,“甘雨踵至,合境告足”的记事。这些与在仙都出土的金龙玉简、唐宋陶瓷、水井,都充分体现了仙都道教文化的深厚和历史的悠久。
仙都摩崖题记延续1000多年,书法品类众多,风格各异,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不多见的。题记中多次记录的仙都山道教及儒家的活动情况,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字资料。

保护措施

1989年,仙都摩崖题记被公布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仙都摩崖题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都摩崖题记

旅游信息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