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木乡

联合创作 · 2023-08-14 03:51

地名由来:传说有位仙人牵一头金牛来这里放牧,牛被这里的美景吸引,从此不愿离开这里,后变成一座石山,人们称之为栏中之牛,后来,把“栏”字分开成“兰”、“木”两个字,故名。

2019年11月,兰木乡上榜广西2019年度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名单。

兰木乡位于东兰县西南部,东与武篆接壤,南与巴马县平垌乡毗邻,西与凤山县袍里乡交界,北与泗孟乡、东兰镇相连,辖区面积255平方公里,全乡辖11个行政村,178个村民小组,3842个农户,16142人,全乡聚居有壮、汉、瑶、毛南等四个民族,属东兰县“老、少、边、山、穷”的石山区乡镇之一。

兰木乡素有“好吃不过兰木米”之美称,全乡耕地面积10463.98亩,其中水田4305亩,旱地6158.98亩。在近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该乡党委、政府注重引导农民扩大地方特色优良品种“兰木粳米”、“王里红米”种植面积,其中,“兰木粳米”(6元/公斤)是比较-的粮食品种。同时,兰木乡林木资源丰富,林区面积13695亩,牧地面积7800亩,宜林荒山18650亩。其中王里、同仕、定桃、纳核四个村有比较大的林场,主要种植杉木、松木、八角、板栗等树种,仅定桃村集体林场就有挂果八角3000多亩,全乡有木材加工企业13家,年产值近200万元。在畜牧养殖方面,乡党委、政府注重大石山区的弄占片发展本地黑乳猪、土鸡和黑山羊养殖。全乡16000头黑乳猪,28000羽土鸡,8000只山羊的养殖工程分布在1100多个户办或集体企业中,土鸡、黑乳猪、黑山羊的养殖是弄占片的主要经济来源。兰木乡在加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同时,积极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始终把劳务输出作出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骨干项目来抓,通过给予政策指导和信息服务等措施,解除务工农民后顾之忧,鼓励支持农民外出务工,促进了劳务输出的稳步发展。

该乡的定桃、纳核、同仕、仁里、弄占等村,有多支从事建筑业的技术队伍,其在房建、装修、砌墙等方面的手工、质量在全县享有盛名。目前,全乡外出务工人员达2050人,其中长年劳务输出515人,短期劳务输出1535人,年外出劳务收入398.77万元,农民年人均劳务现金收入1945元以上。此外,全乡文化、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历史沿革:

宋绍兴元年至绍兴三十二年(1131—1162年),置西兰羁縻州,治今乡。

元代,改西兰羁縻州为西兰土州。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西兰土州省废入东兰土州。

民国元年(1912年),属东兰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兰木乡,属东兰县。

1950年以后,先属第五区、中和区、中和公社、武篆公社、武篆区,1984年10月,属武篆镇等。

2002年1月,弄占乡并入兰木乡。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