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色列的创新,为什么我们只能学到“皮毛”?
以色列的创新不同于美国的“移民红利”或中国的“人口红利”,而是自下而上的不断涌现与自我增强,这尤其值得流量红利消失的互联网行业借鉴。
作为创新大国,以色列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但大多数想从中取经的人,最终却总是捉到一点皮毛。最近,我在看了《无畏》这本书之后,大概能明白其中的原因。
本书的作者英巴尔·阿里埃利(Inbal Arieli)是一位有军方背景的以色列科技创业者,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她的多重身份也赋予了她特殊的视角,让她能够从自身经历讲起,将以色列青年的生活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服兵役、兵役后回归社会/读大学、创业五个阶段,通过众多案例讲述以色列独特的教育方式和军事文化。
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才使得普通人在以色列也能够长成既擅长从0到1式的创新,又可以实现从1到N式的创新的创新人才。这也是以色列式创新之所以成功的根本原因。
也正因它是一整套文化传承,而非某种“万灵药”,因此想要照搬它并不容易。
无畏
[以] 英巴尔·阿里埃利(Inbal Arieli)
作者是以色列知名连续创业家,她集20余年在以色列创业一线的经历和对以色列社会的深刻洞察,积累了大量行业洞察、创业数据和背景故事。
本书从以色列独特的教育模式、学校系统、军队系统、社会文化、组织制度等方面,揭秘以色列究竟为何能孕育出创新的基因,成为全球创业生态系统中zui有活力的一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