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联合创作 · 2023-03-22 00:00

湖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湖州调查队

2023年,面对年初经济运行深度承压的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承接落实省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主动作为、克难攻坚,全市经济恢复向好,民生福祉稳步提升,共富先行扎实推进。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3年GDP总量迈上4千亿台阶,达到4015.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8.9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978.7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877.5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4.0:49.3:46.7。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117195元,增长5.3%。

经最终核实,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现价总量384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3%。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0.5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税收收入346.5亿元,增长0.9%,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114.8亿元,增长30.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7.0亿元,增长0.8%,其中民生改善支出453.7亿元,增长0.4%。

二、农业和农村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8.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119.1亿元,增长2.9%;林业产值24.2亿元,增长6.9%;牧业产值23.1亿元,增长13.7%;渔业产值95.7亿元,增长5.5%。粮食播种面积122.0万亩,增长0.3%;粮食总产量53.7万吨,增长1.3%。全年生猪出栏41.4万头,增长15.9%;猪肉产量3.4万吨,增长15.6%;禽蛋产量3.7万吨,增长69.3%。淡水产品产量64.8万吨,增长7.1%。

全年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园12个,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家、未来农场16家。大力发展“八业千亿”乡村产业,引进千万元以上乡村产业项目218个,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5%,乡村振兴考核连续三年全省第1,夺得首批“神农鼎”。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建成组团式和美乡村10个。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90%。实施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建成集中连片优质耕地9万亩,成为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

三、工业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5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6%,其中轻工业454.8亿元、重工业897.4亿元,分别下降2.4%和增长8.3%。33个大类行业中,有2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从重点产业看,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907.2亿元,增长5.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67.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实现530.7亿元,增长11.8%,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贡献率为80.8%,拉动全市面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实现466.8亿元,增长0.5%。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7348.7亿元,比上年下降0.8%;利税563.0亿元,其中利润389.8亿元,分别增长7.3%和10.7%。营业收入超50亿元企业达到15家,其中超百亿企业5家,比上年增加1家;2023年末亏损面23.3%,比上年上升1.4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10.4%。民间投资下降2.7%;制造业投资增长12.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3.2%;交通、能源和水利投资增长32.8%。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05.5亿元,比上年下降14.0%。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928.4万平方米,下降7.6%;商品房新开工面积464.8万平方米,下降4.8%。商品房销售面积377.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08.6万平方米。

全年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122.6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省内产值1004.8亿元,增长11.2%。全市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业入统计库489家,其中特级资质5家,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49家。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7.9亿元,比上年增长7.1%,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4亿元,增长7.5%。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5107.3亿元和673.0亿元,分别增长12.3%和11.0%;限额以上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36亿元和41亿元,分别增长20.1%和18.4%。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5%,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2%,消费品价格上涨0.1%。从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看,食品烟酒上涨0.8%,衣着下降0.2%,居住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7%,交通通信下降1.8%,教育文化娱乐上涨2.0%,医疗保健上涨2.4%,其他用品及服务上涨4.4%。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618.8亿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出口1490.4亿元,下降0.6%;进口128.4亿元,下降0.6%。按主要市场分,非洲出口增长较快,增长25.2%;亚洲增长8.8%;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分别下降5.6%、16.0%、4.6%、17.1%。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607.2亿元,增长13.6%。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34个。全年合同外资58.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9.3%。实到外资5.8亿美元,下降63.1%。

七、交通运输和电信

全年完成客运量471.3万人,比上年增长40.6%,其中公路客运量404.2万人,增长32.6%;客运周转量8.7亿人公里,增长58.6%,其中公路客运周转量8.6亿人公里,增长58.3%。完成货运量23214.5万吨,增长6.3%,其中公路14059.0万吨,增长6.4%,内河9155.5万吨,增长6.2%;货运周转量249.7亿吨公里,增长8.9%,其中公路105.9亿吨公里,增长9.9%,内河143.8亿吨公里,增长8.1%。全年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13653.7万吨,增长4.5%,内河集装箱吞吐量85.4万标箱,增长19.9%。

全市年末汽车拥有量达到115.0万辆,比上年末增加7.1万辆;私人汽车拥有量104.5万辆,增加6.5万辆,增长6.6%,其中轿车71.4万辆,增加6.3万辆。全年小型汽车上牌量10.6万辆。

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49.6亿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快递业务收入41.0亿元,增长2.0%。电信业务收入55.3亿元,增长6.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4.2万户,下降5.5%;移动电话用户447.5万户,增长11.0%,其中5G用户209.5万户,增长42.5%;年末宽带用户197.8万户,增长5.8%。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9225.4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住户存款4466.0亿元,增长21.0%;本外币贷款余额10545.8亿元,增长19.9%;不良贷款率为0.30%,比全省低0.32个百分点。

全年证券营业机构股票成交额1.8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代理A股成交1万亿元,下降4.8%。全年新增上市公司7家,新增首发直接融资25.0亿元,上市公司累计达到56家。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5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财产险56.4亿元,增长7.0%;人身险103.0亿元,增长16.4%。各项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59.2亿元,增长21.0%。其中,财险赔款38.0亿元,增长13.9%;人身险赔款和给付支出21.2亿元,增长36.4%。

九、教育和科技

全市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511所,全年招收学生14.5万人,在校学生52.2万人,毕业生13.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9.1%,比上年提高1.18个百分点;初中毕业升高中段比例99.46%,提高0.05个百分点;初中、小学入学率均为100%;十五年教育毛入学率99.84%,提高0.02个百分点。全市各类学校拥有专任教师3.5万人,其中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2.4万人;每百名普通中小学生拥有专任教师6.7人。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18所、义务教育学校15所,新增学位2.3万个。

扎实有效推动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指数位列全国11个创新示范区第1,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创新型县全覆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财政用于科技创新支出31亿元,增长18.1%。加快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实体化运行,省部共建的莫干山地信实验室挂牌成立,地磁大科学装置项目签约落地,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建制落地并实体化营运。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24家,累计达1836家;当年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04家。全市新增专利授权1633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985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21.5件。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市年末拥有文化馆6个,全年举办展览1051个,组织文艺活动12332次;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量4747千册件;博物馆(纪念馆)10个;文物保护单位434个,其中国家级28个,省级64个。新建城市书房18家、文旅驿站8家、乡村博物馆25家,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95个,举办民俗文化活动187场,开展“文艺赋美”等演出3.6万余场次。

全市年末拥有体育场地10514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5平方米,实施公共体育场馆周三免费开放51398场,受益群众25余万人次。承办中超、亚冠等省级以上赛事36项,吸引近30万外地观众来湖参赛观赛。

全市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678个,其中医院87家、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84家、妇幼保健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698个;等级医院25家,其中三甲医院6家(含妇幼保健院1家);拥有医疗床位21592张,卫生技术人员32868人,其中执业医师11017人、执业助理医师1695人、注册护士14844人。全年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0.80‰、1.44‰。三级医院实现县域全覆盖,医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工作入选全国示范项目。

十一、人口、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343.9万人,比上年增加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2.0万人,农村人口111.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7.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常住人口中,出生人口为1.8万人,死亡人口为2.5万人,自然减少人口0.7万人;出生率为5.2‰,死亡率为7.4‰,自然增长率为-2.2‰。

据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397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6%,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4.5%,经营净收入增长7.0%,财产净收入增长5.5%,转移净收入增长8.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580元,增长8.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4400元,增长4.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788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7455元,增长7.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330元,增长13.5%。

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9万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6%,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提高到13260元。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97万套,开展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全国试点。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质量

编制实施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创设“生态鼎”评选,实现美丽浙江考核“十一连优”、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全覆盖,获评2023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创成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10个、未来社区35个,改造老旧小区44个,创建“美丽小区”130个、“美丽街巷”107条,打造“席地而坐”场所96处、口袋公园30个。

实施能耗“双控”三年攻坚行动,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3%,成为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推进生态修复,建成省级美丽河湖11条,治理中小河流82.4公里,新增造林2万亩,修复废弃矿山9座。深化生态文明国际合作,成为全球首个响应“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城市。

扎实开展“拔钉除患”专项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4.5%和13%,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8.8%,“无诈单元”创建走在前列,高分创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PM2.5平均浓度每立方米34微克;空气优良率79.5%;地表水监测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交接断面水质满足功能要求比例、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入太湖水质连续16年保持在Ⅲ类及以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五水共治”九夺“大禹鼎”并三获金鼎,蝉联全省“无废城市”建设三星级“清源杯”。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以《湖州统计年鉴2024》公布数据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执行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主要行业统计范围:①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②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③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④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⑤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包括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时光轴

RAG12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湖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湖州调查队2023年,面对年初经济运行深度承压的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承接落实省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主动作为、克难攻坚,全市经济恢复向好,民生福祉稳步提升,共富先行扎实推进。一、综合初步核算,2023年GDP总量迈上4千亿台阶,达到4015.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8.9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978.7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877.5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4.0:49.3:46.7。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117195元,增长5.3%。RAG-ES2024-10-23
经最终核实,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现价总量384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3%。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0.5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税收收入346.5亿元,增长0.9%,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114.8亿元,增长30.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7.0亿元,增长0.8%,其中民生改善支出453.7亿元,增长0.4%。RAG-ES2024-10-23
二、农业和农村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8.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119.1亿元,增长2.9%;林业产值24.2亿元,增长6.9%;牧业产值23.1亿元,增长13.7%;渔业产值95.7亿元,增长5.5%。粮食播种面积122.0万亩,增长0.3%;粮食总产量53.7万吨,增长1.3%。全年生猪出栏41.4万头,增长15.9%;猪肉产量3.4万吨,增长15.6%;禽蛋产量3.7万吨,增长69.3%。淡水产品产量64.8万吨,增长7.1%。全年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园12个,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家、未来农场16家。大力发展“八业千亿”乡村产业,引进千万元以上乡村产业项目218个,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5%,乡村振兴考核连续三年全省第1,夺得首批“神农鼎”。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建成组团式和美乡村10个。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90%。实施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建成集中连片优质耕地9万亩,成为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RAG-ES2024-10-23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