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汉三嵕庙

大中汉三嵕庙

共 748字,需浏览 2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据庙内题记载:大中汉三嵕庙创建于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
明、清历代均有重修。
解放后,庙曾为公社粮种厂,后闲置,有宗教活动,由附近居民负责日常看护。

建筑特点

文物遗存

大中汉三嵕庙大殿进门金柱底下有元至元的题记,山墙两壁有清晚的壁画。戏楼内壁画有壁画和历年迎神赛社戏班所演出纪录。
大中汉三嵕庙题记壁画

文物价值

大中汉三嵕庙布局严谨有序,寺院格局在当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大殿为元代木构建筑遗存,其梁架、内檐斗栱等主要大木作构件基本为原构,具有较高的历史真实性。其木构形制具有晋东南地区元代早期建筑的特征。前檐斗拱及屋顶形式经后代维修更换,与原构形制的异同反映了古人在建筑修缮中对工艺传统的继承与革新。这些不同时期的因素集结于同一建筑,使建筑本身承载了更为丰富的历史信息,使其更具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保护措施

1988年,大中汉三嵕庙被长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大中汉三嵕庙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碑
2013年5月3日,大中汉三嵕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寺庙围墙为界,东、西、南、北各向外延伸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向南延伸80米,向东延伸100米,向西延伸50米,向北延伸150米。

旅游信息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