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芜湖海关旧址

老芜湖海关旧址

共 1939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1:24

历史沿革

老芜湖海关旧址大楼始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历时三年,于民国八年(1919年)7月14日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国民政府财政部裁撤芜湖海关。将芜湖进出口贸易由南京海关兼管,芜湖海关大楼移交安徽区货税局作为办公处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廨大楼由长江芜湖航道处使用。
2005年,关廨大楼由芜湖海关接管。
2008年,关廨大楼由芜湖市滨江公园建设指挥部修缮。
老芜湖海关旧址
2023年7月22日,老芜湖海关旧址整体修缮工程通过安徽省省文物局组织的竣工验收。老芜湖海关旧址整体修缮工程通过实施梁架和屋面、外立面墙体等修缮,恢复了“顺红丁青”工艺特征和清水墙原制,消除了建筑安全隐患。

建筑格局

老芜湖海关旧址原是一组建筑群,包括西面的关廨大楼,北面的理船厅办公室及货栈,偏南的外班洋员俱乐部,东面的三座西式建筑(分别为总巡洋员住室、副总巡洋员住室、洋验货员住室),还有足球场、水手和杂役住室。现存关廨大楼,被称为“老芜湖海关旧址”。
高空俯瞰
老芜湖海关旧址整体建筑风格是源于欧洲新古典主义的外廊式建筑,大楼坐东朝西,面向长江,由两层主楼与五层塔楼组合而成,整体为砖木混凝土混合结构,清水红砖墙,设计风格在沿用欧洲古典建筑基础上进行简化,更加注重线条的装饰效果和建筑的实用功能。建筑平面、进深均五开间,接近正方形;东、西、南三向设置外廊,以砖砌廊柱承重,建筑面积1101.46平方米。从高空俯视,整幢建筑呈正方形,屋顶采用四坡顶形式,呈“口”字形,原先为红色瓦楞铁皮铺设,现替换为红色钢瓦。
老海关大楼西立面
西立面是大楼主立面,驻足远观,整体呈“凸”字形,以钟楼为中轴线对称分布,钟楼与主楼高低对比产生了丰富的建筑轮廓线;同时,主楼廊柱的“虚”与钟楼墙体的“实”相互映衬,南北两个侧立面为非对称式,钟楼在西侧,高低错落,让整栋建筑富有动感。

主要建筑

主楼
老芜湖海关旧址主楼为柱廊式砖木结构,两层,四坡屋顶,铁皮铺盖屋面。一楼是营业大厅,二楼是办公用房。主楼各个立面大面积设置百叶门窗,宽度对应廊柱间距,门窗面积占墙面积在55%至80%之间,除了增强墙面的形式感,从实用性角度,更有利于建筑物室内通风和采光。大楼廊柱分为单柱和角柱,檐下采用整块条石过梁,将廊柱串联在一起。柱头采用石块雕刻线条。中间柱采用单柱形式,边角用红砖砌筑起凸边,做出竖向凹槽,使廊柱呈现竖线条的立体感;角柱采用单柱与附壁柱混合砌筑,立面垂直砌筑五皮砖为基准面,一皮砖凹槽间隔,使角柱富有较强的雕塑感,同时视觉上突出均衡、稳定的艺术效果。
钟楼
老芜湖海关旧址钟楼矗立在主楼西向外廊中部。西面有圆形舷窗,舷窗下装饰绶带,飘逸舒展。塔楼下面三层外形是正方形,四角为砖柱,柱顶有尖塔形石雕。四层以上钟楼部分,外形为八角形。四层高度处,西、南、北三面各有一座圆钟。每一座圆钟两侧各外挑一根矮柱,两根矮柱之间向上发起拱券,拱檐下有齿,拱脚下也有装饰。第五层为瞭望台,四面墙体大面积虚化,以铁质栏杆围挡。

文物遗存

老芜湖海关旧址
老芜湖海关旧址塔楼正面二层高度设有一扇圆形舷窗,舷窗四周大理石装饰,上方拼接成拱券,下方石材浮雕绶带式样。

文物价值

老芜湖海关旧址采用中西建筑文化共存的手法,是古今建筑过渡时期的产物,此类西洋建筑在安徽省留存较少,在结构设计和建筑工艺上都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价值,是芜湖的标志性建筑。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7日,老芜湖海关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老芜湖海关旧址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滨江公园内。

交通信息

自驾:自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老芜湖海关旧址,路程约3.3千米,用时约13分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