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穿衣人脸识别被后台看光”上热搜,App为何不设提示?

Python客栈

共 3465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4-07-17 17:00

Python客栈设为“星标
第一时间收到最新资讯


来源:电脑报


刷脸支付、刷脸打卡、刷脸门禁……如今人脸识别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很多人几乎每天都会刷脸,甚至在部分健身馆、游泳馆的更衣室也装上了人脸识别设备。



而你以为识别的只是一张脸,殊不知可能上半身全照进去了!


这两天,#建议大家人脸识别要穿上衣服#的话题登上热搜。不穿衣服进行人脸识别被后台审核人员看光光?网友在相关词条下对隐私泄露表示担忧。



博主@知名青年小新 发视频提醒,大家使用App人脸识别功能时一定要穿衣服。视频内容显示:


如果你经常在洗澡或者是上厕所的时候,进行人脸认证或者查看银行卡余额,你以为手机只会扫描到你的脸部吗?实际上后台的审核人员是能看到你整个上半身的。特别是当你没有穿衣服做各种刷脸认证的时候,简直不敢想。并且,这些视频是要一直保存在网络上的。



人脸识别泄露隐私的问题早有争论。此前,教育博主@法小岛 发微博表示,摄像头采集的不仅仅是被识别者人脸部分,后台还会有审核人员看到……



在该博主评论区,有网友介绍,实际上就是用前置摄像头拍一张照片,只是图形界面只给你显示人脸部分。所以锁屏、解锁或者支付宝人脸支付等自动识别的都是机器判断。但是需要人工审核的就得注意点了,像银行二级账户开户人脸识别,证券App开户这种就是要人工审核的。


另一数码博主@长安数码君 也称,有从事后台审核的朋友对他说,在审核工作时:“经常会看到很多人在洗澡的时候、在和“另一半抱在一起的时候”、在没穿衣服的时候、在进行各种奇奇怪怪动作的时候进行人脸识别。”


该博主还放了一张用户看到的图片和人脸识别后台所显示图片的对比图,更加清晰详尽地展示了人脸识别后台的“真相”。



早在2019年,新浪新闻还报道了一则因人脸识别而破解的命案。报道称,一男子杀害女友后,借用女友的身份在网上申请小额贷款。但贷款APP要求人脸识别、对着屏幕眨眼睛,该男子只好放弃。


而此举却引起了网贷App工作人员的注意,转入人工审核时发现异常,在7秒的“活体识别”的视频中,当事人无任何反应、脖子上也有勒痕、面部有淤青。工作人员怀疑申请人被害,赶紧报了警。



可见,需要人脸动态识别(比如眨眼、摇头等)的APP,的确有人工审核。


并且,人脸识别其实调用的是手机的前置摄像头,而摄像头的取景并非仅仅是头部,而是涵盖了摄像头视野覆盖的所有区域。


也即是说,大家在进行人脸识别的时候,不论人脸框内还是框外,只要是在摄像头范围内的画面,全部都会被拍到。


小米手机也曾表示,人脸验证时,其实整个上半身都会被应用获取。



得知此事后,网友纷纷表示“社死”。有网友称,自己经常在洗澡的时候解锁;还有人表示,会在蹲厕所时进行人脸识别。



而除了感到社死外,有不少网友认为这件事“很严重”“感到隐私被侵犯”。人脸识别系统后台人工审核时,平台为什么不提醒用户是可以看到摄像头全景的?


据2021年8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信息处理者处理人脸信息未公开处理人脸信息的规则或者未明示处理的目的、方式、范围,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属于侵害自然人人格权益的行为。


所以,若App未明示人脸识别范围,或已涉及侵害用户权益。


不过,大家也不必过于惊慌。


曾有专业人士介绍,现在提供人脸识别技术的头部企业和大企业采用的都是隐私计算技术,只会向客户提供脱敏特征码用于比对,不会将图像送到后台。


一般而言,大公司、银行、政府、公安等在人脸识别的应用上会更规范。对于网络上盛传的后台人工审核时能看到图片的情况,有专家表示这种操作是“不合规”的。


此外,很多网友担心后台会存储自己的照片信息。


对此,某手机厂商曾表示,面容ID数据不会离开设备,也永远不会备份到iCloud或其他任意位置。


更早前,腾讯游戏针对“人脸识别”等一系列问题作出解答,称人脸识别会严格遵照主管部门规定,最大限度保障用户隐私安全。用于验证的用户身份信息不会被记录、存储,或用于除公安权威数据平台数据源验证以外的任何其他用途。相关数据均通过加密处理,在与公安权威数据平台数据源比对的验证过程中,全程均为机器识别,没有人工参与。



实际上,业内人士表示一般的企业都不会在后台存储用户的原始图像。单从存储和传输等方面的成本上看,对公司而言,把原始图像送往后台也是不合算的做法。


而如果一些企业需要通过大量的人像数据来进行AI和机器学习的训练,有存储用户原始图像的需求,那么他们往往只会存储头部的图像。因为过于复杂的背景和其他的图像信息会对机器学习的算法进行干扰,反而会造成人脸识别算法的不准确。


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法规明确,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不应过度索取个人信息。


2023年8月,国家网信办公开发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提到,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必须遵循“最少使用”和“最小存储”。


其中,“最少使用”,即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实现相同目的或者达到同等业务要求,存在其他非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方案的,应当优先选择非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方案


“最小存储”,即除法定条件或者取得个人单独同意外,人脸识别技术使用者不得保存人脸原始图像、图片、视频,经过匿名化处理的人脸信息除外。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应当尽量避免采集与提供服务无关的人脸信息,无法避免的,应当及时删除或者进行匿名化处理。



尽管法律法规对企业有制约作用,但无法保证整个流程中无人违规,因此建议大家首先选择知名企业App,非正规App则不要使用人脸识别功能。同时,在进行人脸识别时,注意个人隐私保护,务必衣着整齐。


另外,由于人脸识别技术不同,市面上的设备种类繁多,广大用户往往无法确知敏感信息在前端的获取情况,在后端又能否真正实现加密保护或依法删除,希望有关部门能依据职责、形成合力,加强对人脸识别技术使用的监督检查,指导督促人脸识别技术使用者履行各项法定义务,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督促限期整改,避免敏感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失控蔓延。


编辑:cc

综合整理自新浪微博、解放日报、机智猫


往期回顾

1、一条指令引发的血案···
2、别弄错了Python里的这几个运算符
3、人生苦短,我用Python+Docker
4、编程语言是怎么被实现出来的?
5、Kimi豆包,最近都盯上了浏览器
           


点击关注公众号,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浏览 16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