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国际化丨陆明泉教授荣获美国导航学会瑟洛奖并入选会士
共
1830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1-02-04 04:20
注:本公众号首发、译评及转载各类资讯,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公众号账号主体的立场。编者按:祝贺陆明泉教授荣获美国导航学会瑟洛奖并当选会士,以下全文翻译瑟洛奖及入选会士的颁奖词。
获奖理由:为北斗三号信号设计以及北斗/GNSS多模兼容接收机发展做出重大而长期的贡献。
陆明泉博士投身于GNSS的开发与研究已有20年,多年来他一直专注于GNSS信号设计和接收机研发工作,其成果对中国北斗产业及位置服务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陆明泉博士对GNSS信号设计,尤其是中国北斗系统的信号设计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发明了正交复用二进制偏移载波(QMBOC)和非对称恒包络二进制偏移载波(ACEBOC)两种调制技术。QMBOC和ACE-BOC凭借其灵活的信号结构,出色的跟踪和测距性能以及与其他GNSS信号的出色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让北斗系统从区域系统走向全球系统。不仅如此,他还发明了一种先进的跨频点多信号恒包络复用技术(CEMIC),即将多个相邻载波频率上的多个信号合并为一个复合信号,以提供高水平的多路复用效率和灵活性。CEMIC技术的发明,使北斗三号B1频段能够使用新旧信号并同时提供授权服务和开放服务,从而有助于北斗系统实现从北斗二号到北斗三号的平稳过渡。如今,30颗北斗三号在轨卫星都部署了陆明泉博士团队研发的新信号并向全世界播发。陆明泉博士是中国多模卫星导航接收机研究的先驱,他领导了很多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早期北斗一号用户终端、首款北斗二号基带芯片原型、多模实时软件接收机以及北斗/GNSS多模兼容接收机的开发等。他研究开发的接收机具有很强的功能,能够支撑北斗三号卫星导航信号设计和在轨测试。很多国内外领先的北斗/GNSS信号模拟器制造商都选用陆明泉博士及其团队的成果用于演示验证。目前,全球已经有十多个接收机制造商采用了他的信号算法与接收机技术。陆博士是清华大学PNT研究中心的教授兼主任,同时他也是中国电子科技大学的博士。 入选理由:为北斗信号设计与GNSS接收机的研究与开发作出重大贡献,推动了北斗与其他GNSS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与互操作性的发展,此外还在GNSS教育领域做出卓越贡献。陆明泉博士投身于北斗/GNSS教育和研究事业已有20多年了。陆明泉博士最重要的贡献是对北斗三号的信号设计以及对北斗/GNSS多模兼容接收机的开发。他发明的北斗三号B1C和B2a/b信号的两种互操作信号调制技术(正交复用二进制偏移载波(QMBOC)信号和非对称恒包络二进制偏移载波(ACE-BOC)信号),以及一种先进的跨频点多信号恒包络复用技术(CEMIC),目前已应用在北斗三号30颗组网卫星上并向全世界播发。QMBOC和ACE-BOC推动了北斗从区域系统向全球系统的转变,而CEMIC让北斗二号向北斗三号的平稳过渡成为可能。他还领导了几项北斗/GNSS接收机的研发,其中就包括多系统实时软件接收机以及北斗/GNSS多模兼容接收机。这些接收机能够支持北斗三号卫星的在轨测试。目前,全球已经有十多个接收机制造商采用了他的信号算法与接收机技术。陆明泉博士及其团队的诸多研究成果对中国北斗及位置服务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陆明泉博士一直是北斗和其他GNSS系统间国际合作的坚决拥护者。一直以来,他都对多边频率协调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并在建立北斗和GPS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陆明泉博士还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教育家,他曾先后辅导过50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署名发表了350多篇论文,5本专业著作,并拥有46项专利。不仅如此,陆明泉博士还受邀参与和加入了诸多演讲、专业会议组织和专业技术委员会,为编辑服务和PNT标准的开发和确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此外,他也曾为ION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努力,比如在Pacific PNT的国际咨询委员会中担任ION GNSS+会议主席以及ION GNSS+教程讲师等。陆明泉博士是清华大学PNT研究中心的教授兼主任,同时他也是中国电子科技大学的博士。
浏览
21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