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唐氏民宅

常州唐氏民宅

共 2852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4-05-24 10:27

历史沿革

常州唐氏民宅建筑年代大致跨度为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年)。自曾可公(唐荆川祖父唐贵)至太常凝庵(荆川之子鹤徵)。数世堂购而有筠星、易书、贞和、八桂、四并、复始诸宅。……”八桂、贞和、易书相鳞比,在今雪洞巷西、西庙沟东。”贞和堂先后由唐顺之、鹤徵、宇昭(荆川之孙)居住,八桂堂亦宇昭宅。筠星堂、四并堂由宇昭弟字量、宇全分住。易书堂为唐荆川诞生处。
明崇祯六年(1633年),贞和堂原名保合堂,唐宇昭改名贞和堂。
清初,唐宇昭、唐宇量兄弟因对抗清剃发令,藏匿家中地下室被查出,贞和、八桂、筠星、四并等堂均没收充公。
清中期,贞和堂易主,前6进屋卖给庄氏,后多次易主。
清乾隆十年(1745年),贞和堂后半部分住宅(含半园)为状元钱维城及兄弟钱维乔购得。
清宣统年间,筠星堂户主姓汤。
易书堂早年被分绐荆川弟正之,后其曾孙君知卖给汪家老妇。
八桂堂于清代毁后由瞿秋白叔祖、湖北布政使瞿赓甫建造,民国年间由刘国钧购得。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贞和堂南面的前半部分住宅产权归张志让,其后半部分住宅(含半园)仍为钱氏后人分住;筠星堂为汪氏所有;易书堂仍由汪氏后人分住。
20世纪80年代,贞和堂后半部分荒废后建起雪洞巷住宅小区。
1994年左右,城市改造易书堂被拆除。

建筑特点

常州唐氏民宅以贞和堂明代楠木厅最具价值,保存了明代木构梁架主体,木结构月梁体系是常州地区为数不多的代表。楠木厅东侧回廊壁间嵌有明代书法家孙慎行撰书的《保合堂记》碑刻。常州唐氏民宅建筑群在后期不断营建,反映了自明清至民国时期江南民居木构建造技艺的演变。

主要建筑

综述

唐荆川故居包括八桂堂、易书堂、筠星堂、松健堂、礼和堂、四并堂、复始堂、贞和堂8堂。
“唐氏八宅”,至今保存着5堂6宅:青果巷92—94号筠星堂、青果巷86号贞和堂、青果巷82—84号八桂堂、青果巷8弄3号、12弄8号松健堂和青果巷14l弄(号)、263号礼和堂5堂6宅(礼和堂分东、西两宅)。常州唐氏民宅是常州的一组重要文物,也是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遗存,还是常州市爱国统一战线教育基地。

贞和堂

贞和堂原名保合堂。为唐氏八宅之一,是唐氏八宅中的主宅,也是唐荆川最早的宅邸。明崇祯六年(1633年)荆川玄孙唐宇昭改名贞和堂。贞和堂占地面积134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贞和堂原有门厅、轿厅、二门及后进内宅楼。后半部分荒废,20世纪80年代,建雪洞巷住宅小区时占用。今门厅已无,轿厅已翻建。现存建筑五进,第一进单层五开间,为原轿厅翻建,墙面青砖扁砌,东侧有石库门,石库门东侧墙角有“燕乐堂王界”界石一方。第二进可分为东西两部分共五开间,东首为二层两开间,东侧有备通通往第三进;西首三间为贞和堂原大厅,是常州保存下来的最大明代楠木厅。楠木厅坐北朝南,为一完整“纱帽厅”,面阔三间13.4米,进深七檩9.5米、檐柱高4.5米,采用抬梁式木结构,五架柁梁为大型月梁,木构部分全用楠木、紫檀木精作,用料粗大讲究,主柱一人勉强能合抱。木柱下用蘑菇形青石础,屋面平缓。反卷式双飞檐,正间大梁有彩绘,立柱上端有涂雕装饰。大厅东侧走廊壁间嵌有唐荆川外孙、明书法家孙慎行撰书的《保合堂记》碑刻,石高0.54米,二石宽2.28米,另二石残,残宽0.62及0.95米,系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碑)孙慎行为唐荆川子鹤徵80大寿所作。第三、四进为二层四开间。其间天井有围墙相隔,开月洞门相连,月洞门上有隶书“颐豫”二字。第五进原为厨房和唐荆川养马处,现为单层四开间,其南侧天井中有一南北向走廊。
保合堂(现贞和堂)

八桂堂

八桂堂位于青果巷82~84号。故居坐北朝南,原为唐氏八宅之一,因宅内植桂八株而得名。第一、第二进有天井,第二、三进间有花园假山。晚清时为瞿秋白叔祖、湖北布政使瞿赓甫府第,1899年1月29日秋白诞生于天香楼二层西室。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刘国钧买下作为住宅。全宅以垣墙围成院落,墙脚嵌“敬修堂”界石。

筠星堂

筠星堂位于青果巷90~98号、雪洞巷8号,东邻贞和堂,原为唐荆川玄孙、明崇祯举人唐宇量居住,建筑坐北朝南,存四进房屋,花厅及假山、石池花木等。建筑整体平面略呈曲尺形,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在西侧,南部较北部多出两进建筑。1982年3月25日,筠星堂作为唐荆川宅之一被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四进回字形楼坐北朝南,底层檐高4.3米,二层檐高7.5米,清式长窗、门保留。底层、二层有长廊,中间六扇长窗门保存较好。屋已破旧,亟待整修。天井内开间三开间,东西各有一开间,共五开间。屋脊为墙体自身上方,然后两坡,且坡长均等。

礼和堂

礼和堂
礼和堂是唐氏八宅之一,是明代文学家、抗倭英雄唐顺之的叔祖——画家唐世宁的居所,清朝改建,房屋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分为东西两路,东边紧邻周有光宅。东西两路各有三进,东路布局不规整,面阔三至四间;西路存三进,面阔六间,第一、二进间有砖雕门楼,第二进东首两间为书房,封火墙保存较好,正中三间为轿厅,“礼和堂”三字屏风和匾额挂在梁上。西首有元宝石、青石为墙角,并有封火墙,保存完好,正门前原有照壁。门楼构筑工艺古朴雄浑,具有明中期建筑风格严谨的特点。后成为中国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的旧居,现为周有光图书馆所在地。

松健堂

松健堂是明代唐荆川“八宅”之一,在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东首,原是唐荆川曾祖、明代书法家唐世英所居住,后归清浙江兵备道恽祖贻及其子安庆府知府恽毓龄、孙恽公樾居住,南临青果巷,北邻古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达3.12亩。
在松健堂里,有一处两层红砖仿苏式的筒子楼。资料记载,这里原先是一间“楠木厅”,1958年,爱国实业家刘国钧为了解决职工住宿问题,建造了这幢红砖房作为女工宿舍楼。
松健堂的修缮,严格按规定采用“揭顶不落架大修”的方式——保留原构架,并尽可能保存较完好的柱、梁、门窗等原构件,以保护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也是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保护整体展示馆所在地。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贞和堂正厅保留有明末清初时期的木柱,且大部分保留较好。四根金柱表面有牢固的地仗,甚至保存大面积的黑色大漆,经过三百多年的时间考验,仍旧保持着当年的品质,手感细腻,色彩深沉,遗存的油漆实物,对今后研究传统油漆工艺,以及文物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措施

1982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唐荆川宅”确定为江苏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2019年10月7日,常州唐氏民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