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岩画

阴山岩画

共 1552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2:12

历史沿革

阴山岩画历经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从秦汉至近代,延续数千年,是北方各游牧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共同制作的绵长画卷。
鼎盛期在文字产生之前,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始的青铜时代,以匈奴建国之前的岩画数量最多,艺术最精美。
到公元7至8世纪突厥时代,岩画风格走向抽象化,由表现外形到表现内在精神。党项、蒙古时代,进入岩画的尾声,岩画很少,只是对前代岩画的模拟。
阴山岩画

遗址特点

阴山岩画采用凿刻方法,把图像敲凿或磨刻在黑色的火成岩和带沙性的砂岩上。岩画平面造型只有两度空间,即上下和左右,不考虑前后、大小的透视关系,使得岩画画风古朴传神,精湛夸张。阴山为古游牧狩猎地区,岩画反映猎牧人的生活面貌和宗教观念。岩画的创造者属匈奴、敕勒、突厥、党项、蒙古等原始部落民族,不仅反映牧人、猎人的思维,而且有北方游牧民族萨满教特有的符号、徽号(含意多不可考),还有各种野兽、家畜、狩猎、骑马等舞蹈。
部族征战、天神地衹、祖先神像、黥面文身、日月星辰、数量符号、民族文字、车轮车辆、手脚蹄印和穹庐毡帐莫不尽有(盖山林著《阴山岩画》)。阴山岩画中数量多、凿刻精的是动物一羊、狼、鹿、狗、兔、鹰、牛、鸵鸟等,多出现在企求收获、反映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庆祝捕猎成功的巫术活动的岩画里。神像、精灵、半人半兽之神大量存在,岩画中有人兽面混合图,形象诡谲,变化无穷。类人面纹只是一个头形,光头无饰,或留长发辫,或头戴羽毛、鹿角,这些都是阴山民族先人心目中的神灵。
阴山著名的拜日岩画是对太阳神的崇拜,人面太阳是人、物合一的先民们心灵写照,面部有眼、鼻、口,头顶轮廓外有一道道光芒,应是“太阳的光冠”。这样的形象,使神像高居星辰之上,具有无上的威严,同时也具人的喜怒哀乐,是神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阴山岩画

文物遗存

阴山岩画
阴山岩画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海勒斯台山岩画,右上刻着四手臂连结在一起的舞人,正连臂踏歌,左边的正面人形是巫觋,右下刻一山羊,综而观之,可能是巫师正带领众人做祈求狩猎丰收的仪式。内蒙古潮格旗布尔罕哈达峰顶刻有两人舞,双手紧牵,另一臂扬起,下方一扁角鹿形,画面可能是欢庆猎鹿胜利的舞蹈。

文物价值

阴山岩画所处的河套地区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高度融合区域。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民族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成为多民族从发展至繁盛的摇篮,岩画中关于狩猎、耕作、放牧、祭祀等内容,就是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融合发展的见证。由于历史文献资料匮乏,考古资料也相对不足,阴山岩画成为研究这些民族生活状态的活化石,是体现这些民族生活状态、精神崇拜的活剧。

历史文化

阴山岩画的作画方式有敲凿法和磨刻法两种:找到画面石料硬度高的金属器或石器,利用其硬度高的特点,在画面上打击成点,点连成画,就是敲凿法。用敲凿法制成的岩画,线条疏密不均、深浅不一。磨刻法也被称为研磨法,用此法制作而成的岩画,痕深面光,断面成“U”字形。此外,还有用金属工具划刻制作岩画的划刻法,其划痕细而浅,此类作品大多是晚期的作品。岩画中还包括颜料岩画,即用动、植物油和石灰调作颜料涂于岩石上的岩画。这类岩画数量很少,多是后世的作品。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阴山岩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

阴山岩画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磴口县。

交通

自驾前往阴山岩画:从巴彦淖尔市城区出发,大约96公里,约需2小时。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