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译Go』Go sync.Once 的妙用
共 6087字,需浏览 13分钟
·
2021-09-07 11:58
如果你曾用过 Go 中的 goroutines,你也许会遇到几个并发原语,如 sync.Mutex
, sync.WaitGroup
或是 sync.Map
,但是你听说过 sync.Once
么?
也许你听说过,那 go 文档是怎么描述它的呢?
Once 是只执行一个操作的对象。
听起来很简单,它有什么用处呢?
由于某些原因,sync.Once
的用法并没有很好的文档记录。在第一个.Do
中的操作执行完成前,将一直处于等待状态,这使得在执行较昂贵的操作(通常缓存在 map 中)时非常有用。
原生缓存方式
假设你有一个热门的网站,但它的后端 API 访问不是很快,因此你决定将 API 结果通过 map 缓存在内存中。以下是一个基本的解决方案:
package main
type QueryClient struct {
cache map[string][]byte
mutex *sync.Mutex
}
func (c *QueryClient) DoQuery(name string) []byte {
// 检查结果是否已缓存
c.mutex.Lock()
if cached, found := c.cache[name]; found {
c.mutex.Unlock()
return cached, nil
}
c.mutex.Unlock()
// 如果未缓存则发出请求
resp, err := http.Get("https://upstream.api/?query=" + url.QueryEscape(name))
// 为简洁起见,省略了错误处理和 resp.Body.Close
result, err := ioutil.ReadAll(resp)
// 将结果存储在缓存中
c.mutex.Lock()
c.cache[name] = result
c.mutex.Unlock()
return result
}
看起来不错,对吧?
然而,如果有两个 DoQuery
同时进行调用会发生什么呢?竞争。两方缓存都无法命中,并且都会向 upstream.api
执行不必要的 HTTP 请求,而只有一个需要完成这个请求。
不美观但更好的缓存方式 我并没有进行统计,但我认为大家解决这个问题的另外一种方式是使用 channel、context 或 mutex。在这个例子中,可以将上文代码调整为:
package main
type CacheEntry struct {
data []byte
wait <-chan struct{}
}
type QueryClient struct {
cache map[string]*CacheEntry
mutex *sync.Mutex
}
func (c *QueryClient) DoQuery(name string) []byte {
// 检查操作是否已启动
c.mutex.Lock()
if cached, found := c.cache[name]; found {
c.mutex.Unlock()
// 等待完成
<-cached.wait
return cached.data, nil
}
entry := &CacheEntry{
data: result,
wait: make(chan struct{}),
}
c.cache[name] = entry
c.mutex.Unlock()
// 如果未缓存,则发出请求
resp, err := http.Get("https://upstream.api/?query=" + url.QueryEscape(name))
// 为简洁起见,省略了错误处理和 resp.Body.Close
entry.data, err = ioutil.ReadAll(resp)
// 关闭 channel,传递操作完成信号
// 立即返回
close(entry.wait)
return entry.data
}
这种方案不错,但代码的可读性受到了很大影响。cached.wait
进行了哪些操作不是很清晰,在不同情况下的操作流也并不直观。
使用 sync.Once
我们来尝试一下使用 sync.Once
方案:
package main
type CacheEntry struct {
data []byte
once *sync.Once
}
type QueryClient struct {
cache map[string]*CacheEntry
mutex *sync.Mutex
}
func (c *QueryClient) DoQuery(name string) []byte {
c.mutex.Lock()
entry, found := c.cache[name]
if !found {
// 如果在缓存中未找到,创建新的 entry
entry = &CacheEntry{
once: new(sync.Once),
}
c.cache[name] = entry
}
c.mutex.Unlock()
// 现在,当我们调用 .Do 时,如果有一个正在同步进行的操作
// 它将一直阻塞,直到完成(并填充 entry.data)
// 或者如果操作之前已经完成过一次
// 本次调用不会进行操作,也不会阻塞
entry.once.Do(func() {
resp, err := http.Get("https://upstream.api/?query=" + url.QueryEscape(name))
// 为简洁起见,省略了错误处理和 resp.Body.Close
entry.data, err = ioutil.ReadAll(resp)
})
return entry.data
}
以上就是 sync.Once
的方案,和之前的示例很相似,但现在更容易理解(至少在我看来)。只有一个返回值,且代码自上而下,非常直观,而不必像之前一样对 entry.wait
channel 进行阅读和理解。
进一步阅读/其他注意事项
另一个类似于 sync.Once
的机制是 golang.org/x/sync/singleflight。singleflight
只会删除正在进行中的请求中的重复请求(即不会持久化缓存),但与 sync.Once
相比,singleflight
通过 context 实现起来可能更简洁(通过使用 select
和 ctx.Done()
),并且在生产环境中,可以通过 context 取消这一点很重要。singleflight
实现的模式和 sync.Once
十分接近,但如果 map 中存有值,则会提前返回。
ianlancetaylor 建议结合 context 使用 sync.Once
,方式如下:
c := make(chan bool, 1)
go func() {
once.Do(f)
c <- true
}()
select {
case <-c:
case <-ctxt.Done():
return
}
● 原文地址:https://blog.chuie.io/posts/synconce/
● 原文作者:Jason Chu
●本文永久链接:https://github.com/gocn/translator/blob/master/2021/w34_the_underutilized_usefulness_of_sync_Once.md
●译者:张宇
●校对:Cluas
想要了解关于 Go 的更多资讯,还可以通过扫描的方式,进群一起探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