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全市经济稳定恢复,“十三五”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三门峡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450.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94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687.26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616.51亿元,增长2.7%。三次产业结构为10.1∶47.4∶42.5。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0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98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47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低于省控4.5%的目标。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8%。分城乡看,城市上涨2.7%,农村上涨3.0%。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价格呈“五涨两降一平”态势,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7.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5.8%,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3.9%,居住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均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持平,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8%,衣着类价格下降0.6%。
年末全市有省级产业集聚区7个,区内企业2189个,从业人员13.85万人。服务业“两区”7个(商务中心区1个、特色商业区6个),区内企业1009个,从业人员2.40万人。
二、农业
全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63.8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62千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75.36千公顷,减少1.31千公顷;玉米种植面积58.84千公顷,增加1.99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04千公顷,与上年持平。蔬菜种植面积32.54千公顷,减少0.09千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74.09万吨,比上年增长7.3%。其中,夏粮35.55万吨,增长8.5%;秋粮38.54万吨,增长6.2%。烤烟产量3.92万吨,增长2.5%。棉花产量0.08万吨,下降27.4%。油料产量3.53万吨,增长9.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24.08万吨,增长0.5%。园林水果产量259.43万吨,增长3.5%。
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8.94万吨,比上年下降2.7%。其中,猪肉产量6.22万吨,下降4.9%;牛肉产量1.11万吨,增长4.7%;禽蛋产量5.67万吨,增长7.2%;牛奶产量2.80万吨,增长14.8%。
年末,生猪存栏78.83万头,增长10.7%;生猪出栏81.92万头,增长1.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下降1.9%;集体企业增长16.2%;股份制企业增长7.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7.1%;其他企业增长34.8%。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0.6%;制造业增长8.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6.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2.2%,重工业增加值增长4.4%,轻、重工业比例为6.7∶93.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6%;高技术制造业增长7.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2%;高耗能工业增长4.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9.8%。
全年主要工业产品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48.6%,铜材增长49.1%,耐火材料制品增长45.1%,合成氨增长40.7%,小麦粉增长34.8%,化学试剂增长26.6%,商品混凝土增长25.0%,白酒增长22.7%,中成药增长20.6%,改装汽车增长19.8%,饮料酒增长14.6%,水泥增长3.3%,铝材增长0.8%,锂离子电池下降51.3%,精甲醇下降19.2%,原煤下降14.0%,发电量下降9.0%,精炼铜下降5.2%,氧化铝下降5.1%,白银下降4.9%,黄金下降4.8%,硫酸下降2.2%。
全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3.9%。
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157.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资质内建筑企业185家,比上年增加7家。本年新签合同额310.76亿元,增长0.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5.5%。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0.8%,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9.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2.5%,民间投资增长4.1%,工业投资下降4.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0.1%,其中住宅投资下降11.2%。商品房施工面积1421.82万平方米,增长3.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095.10万平方米,增长5.9%。商品房竣工面积72.32万平方米,下降46.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5.09万平方米,下降35.3%。商品房销售面积294.21万平方米,增长3.1%;商品房销售额124.54亿元,增长6.9%。
全年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4.7%,占全市固定资产的比重为25.4%。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3.29亿元,比上年下降3.7%。分城乡看,城镇401.96亿元,下降3.5%;乡村81.33亿元,下降4.8%。分行业看,批发业22.44亿元,下降0.5%;零售业395.92亿元,下降3.8%;住宿业4.39亿元,下降9.3%;餐饮业60.53亿元,下降3.6%。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11.8%,饮料类增长18.4%,烟酒类下降12.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20.8%,金银珠宝类增长9.3%,日用品类增长17.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3.1%,中西药品类增长12.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7.3%,家具类增长752.8%,通信器材类下降9.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24.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1.0%,汽车类下降2.0%。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值1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出口总值19.2亿元,下降24.3%;进口总值157.5亿元,增长18.5%。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新设立企业3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2.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7%。实际利用省外资金432.2亿元,增长3.4%。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年全市公路货运量4373万吨,比上年下降7.0%;公路客运量1476万人,下降35.6%。公路货运周转量173.45亿吨公里,增长4.7%;公路客运周转量8.36亿人公里,下降33.5%。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34.7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4%,其中私人汽车31.81万辆,增长6.6%。民用轿车保有量18.86万辆,增长6.8%,其中私人轿车18.18万辆,增长6.3%。
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含快递)10.34亿元,比上年增长59.1%;电信业务总量177.38亿元,增长39.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2万户,比上年减少2.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19.0万户,比上年减少1.2万户。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2.26亿GB,增长42.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90.65亿元,比上年下降0.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32亿元,增长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84.75亿元,下降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70.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全市财政支出中涉及民生的支出达186.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68.7%。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06.0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071.24亿元,增长14.5%。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24.96亿元,增长10.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93.94亿元,增长5.3%;中长期贷款余额501.92亿元,增长13.2%。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2.43亿元,比上年下降2.2%。其中,财产险10.26亿元,人身险32.17亿元。全年赔款支出与给付11.59亿元。其中,财产险5.61亿元,人身险5.98亿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64元,比上年增长3.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89元,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40元,增长7.0%。
全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799元,比上年增长0.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650元,下降3.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826元,增长6.2%。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1万人。其中,在职参保职工27.99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3.01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3.67万人。其中,在职参保职工31.01万人,参保退休人员12.6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3.5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4.6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4.50万人。
全年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595.8万元,共保障城市低保人员11644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7263.7万元,共保障农村低保人员61074人。
全年剩余9807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3.26万人(不含全市技师学院在校生),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校)在校学生1.26万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92万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7.38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5.88万人。
年末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7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4个。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6家,其中新增11家。131家企业通过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各类创新平台达到487个。其中,年内新增省级研发平台20个,市级研发平台81个。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5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0611.5万元。
全年申请专利2012件,授权专利1210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412件。全年商标注册1959件,累计商标注册量达到8807件。
年末共有通过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82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5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4298台件,制定地方标准21项,新建计量标准13项。年末有10种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年末共有新一代天气雷达站1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4个,多要素区域站107个。地震观测站6个,地震观测站网1个,宏观测报点74个。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7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个,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3个,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3个。年末共有市级广播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53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5.1亿元。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19处,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14处。星级酒店17个,出境旅行社、国内旅行社32家。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781个。其中,医院65个,乡镇卫生院7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0个,门诊部(所)186个,村卫生室136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妇幼保健院( 所、站)5个,卫生监督所(中心)7个。卫生机构床位15540张。其中,医院12510张,乡镇卫生院2307张。卫生技术人员1717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728人,注册护士7466人。
年末全市各单项体育协会21个,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达5624人。全年新建老年体育公园1个、全民健身综合馆1个,建成社会足球场地48块。全年组队参加省级比赛8次,取得9金、3银、10铜。年内共注册运动员181人,授予二级运动员称号11人。
十二、资源、环境与应急管理
年末全市已发现矿种66种。其中,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24种,非金属矿产37种,水气矿产1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50种,已开发利用矿种37种。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1.75%。
全年全市环境质量优良天数为268天。PM10平均浓度76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48微克/立方米。地表水水质状况“良好”,市区集中式地表和地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为“优”。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全市19个监测断面中,水质类别符合Ⅰ-Ⅱ类断面8个、Ⅲ类断面7个、Ⅳ类断面3个、劣Ⅴ类的断面1个。
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7.8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0.66万亩,飞播造林4.18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60.63万亩,林业育苗0.29万亩。全年完成义务植树767万株。
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61.2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582.88公顷,绿化覆盖率42.20%。建成区绿地面积2327.79公顷,绿地率38.03%。公园绿地面积796.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73平方米。
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伤亡事故16起,同比减少16起;死亡11人,同比减少22人。其中,工矿商贸共发生伤亡事故3起,死亡3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13起,死亡8人。
注:
1.本公报2020年数据为初步统计结果。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剔除国际组织)。
4.教育系统统计在校人数时间节点为10月30日。
5.年末全市建成区含湖滨区、开发区、商务中心区、陕州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6.本公报中就业和社会保障、对外经济贸易、交通邮电、旅游、财政、金融、教育、科技、质量技术监督、气象、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环境保护、植树造林、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资料由市直相关部门提供。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全市经济稳定恢复,“十三五”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三门峡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450.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94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687.26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616.51亿元,增长2.7%。三次产业结构为10.1∶47.4∶42.5。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0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98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47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低于省控4.5%的目标。 | RAG-ES | 2024-09-11 |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8%。分城乡看,城市上涨2.7%,农村上涨3.0%。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价格呈“五涨两降一平”态势,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7.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5.8%,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3.9%,居住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均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持平,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8%,衣着类价格下降0.6%。年末全市有省级产业集聚区7个,区内企业2189个,从业人员13.85万人。服务业“两区”7个(商务中心区1个、特色商业区6个),区内企业1009个,从业人员2.40万人。 二、农业全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63.8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62千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75.36千公顷,减少1.31千公顷;玉米种植面积58.84千公顷,增加1.99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04千公顷,与上年持平。蔬菜种植面积32.54千公顷,减少0.09千公顷。 | RAG-ES | 2024-09-11 |
全年粮食总产量74.09万吨,比上年增长7.3%。其中,夏粮35.55万吨,增长8.5%;秋粮38.54万吨,增长6.2%。烤烟产量3.92万吨,增长2.5%。棉花产量0.08万吨,下降27.4%。油料产量3.53万吨,增长9.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24.08万吨,增长0.5%。园林水果产量259.43万吨,增长3.5%。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8.94万吨,比上年下降2.7%。其中,猪肉产量6.22万吨,下降4.9%;牛肉产量1.11万吨,增长4.7%;禽蛋产量5.67万吨,增长7.2%;牛奶产量2.80万吨,增长14.8%。年末,生猪存栏78.83万头,增长10.7%;生猪出栏81.92万头,增长1.7%。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下降1.9%;集体企业增长16.2%;股份制企业增长7.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7.1%;其他企业增长34.8%。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0.6%;制造业增长8.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6.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2.2%,重工业增加值增长4.4%,轻、重工业比例为6.7∶93.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6%;高技术制造业增长7.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2%;高耗能工业增长4.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9.8%。 | RAG-ES | 2024-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