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村遗址

西王村遗址

共 1135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09:53

历史沿革

1960年春,西王村遗址被发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在这里发现了仰韶文化的两种不同类型的陶片,为了了解并揭开这两种文化类型之间的关系及文化面貌,于1960年5月2日~7月13日进行了发掘,前后历时73天,共计开挖探沟6条,探方10个,发掘面积385平方米。

遗址特点

西王村遗址东西长约350米,南北约300米,总面积约10.5万平方米。发掘区分为南北两区,共计开挖探沟6条,探方10个,发掘面积385平方米。南区包括T1、2、6、7、13、15等六个探沟和探方,文化层堆积都比较薄,总厚度一般仅0.5米左右。除遗物外,发现仰韶早期灰坑五个、仰韶晚期瓮棺葬一座和灰坑四个,汉代灰坑一个。北区包括T3~5、8~12、14、16等十个探沟和探方,文化层堆积都比较厚,总厚度通常在3米上下。除遗物外,发现仰韶早期灰坑和瓮棺葬各一座、仰韶晚期灰坑二十个、龙山灰坑一个、汉代灰沟一段、明代灰坑一个。遗址共分五层:最上一层为农耕土,厚在0.1~0.15米之间;第二层为明清时代层,厚度约1米;第三层为龙山层,仅见于北区,厚0.8米左右;第四层为仰韶晚期层,厚约1米,两区的各个探方和探沟都有发现;第五层为仰韶早期层,厚约0.4米,主要在南区,北区只见于T3、8。

文物遗存

西王村遗址发现灰坑、瓮棺葬等遗迹。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等。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器形有盆、钵、碗、釜、罐、小口瓶、器座、豆、瓮等;石器有石锤、刀、锛、凿、镞、铲、磨盘等;骨器有笄、镞、锥、凿等。

历史文化

西王村遗址属新石器时代向龙山文化过渡的代表性遗存,丰富了对晋西南的汾水和涑水流域仰韶晚期遗存的认识,考古界将此处的仰韶晚期文化命名为“西王村类型”,成为代表中原地区晚期发展阶段的标志性遗存。

保护措施

1987年,西王村遗址被芮城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9月,西王村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3日,西王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西王村遗址位于山西省芮城县风陵渡镇西王村西南侧黄河北岸一级台地上。

交通信息

自驾从芮城县出发走S348省道至西王村,全程大约41千米。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