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会寺

海会寺

共 988字,需浏览 2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唐代,始创海会寺,初名为郭峪院。
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唐昭宗御赐名为“龙泉禅院”。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宋太宗又赐名为“海会寺”。

建筑格局

海会寺内有金、元、明、清的佛殿,是一组很有价值的古建筑群。佛殿中轴线东西侧有两处古典园林区,充分利用龙泉水为潭、为池、为沼、为湖、为瀑、为流觞曲水,为黄河九湾,使寺院灵气大增。该寺座北面南,依山傍水,正院占地约1000平方米。大雄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五踩重昂斗拱;东西厢房各20余间,连檐悬山顶,遍施琉璃瓦脊。正院东有一塔院,现存高低二塔;低塔为五代建、宋代改修的砖塔,6角10级,高20余米;高塔为琉璃舍利塔,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8角13级,高约50米,“日出则琉璃有光射目,风动则铃声丁东入耳”,为上党明塔之冠。正院、僧院、塔院,总面积为17280平方米。

主要建筑

文物价值

经山西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海会寺为国家3A级景区。现存古建筑体现了唐宋直到明清的不同建筑风格,被古建专家赞誉的“国之瑰宝”的琉璃悬阁宝塔,是中国楼阁式塔中的佳例。寺内还有著名的“海会龙湫”、“流觞曲水”、“龙涎飞瀑”等景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寺内海会别院,为明代吏部尚书王国、张慎言读书讲学之所。明清这里曾出现过一位大学士、三位尚书、几十名进士、几百名举人,是当时阳城一所辉煌的书院,寺内现存五代至清代的碑额近百块,其中不少名人的诗文和手迹石刻。寺内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文物保护

2006年5月25日,海会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票价

儿童1.2米(不含)以下免票,1.2米(含)以上同成人票价,60周岁(含)以上老人持身份证可购买优惠票。

地址

海会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大桥村海会书院内。

交通

从阳城县汽车站出发,路程大约16.8千米,约需24分钟。
海会寺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