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善遗址
共 1664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2:08
历史沿革
1979年,阿善遗址由包头市文物管理所发现。
1980年,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史研究所、包头市文物管理所共同组成发掘组,对阿善遗址进行了试掘。
1981年6月至9月,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史研究所、包头市文物管理所共同组成的发掘组对阿善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连同试掘共发掘面积1170平方米。
遗址特点
文物遗存
阿善遗址的出土文物丰富,其中以石器、骨器和陶器为主,清理解剖围墙4处,发掘出房子24座。窖穴220个。墓葬3座,出土遗物计约1600多件。动物骨头、石料、骨针和木炭等也出土很多;骨针最长10.5厘米,最短3.8厘米(残)。骨针用动物细骨制成,分圆桯和扁桯两种。针尖锐利,表面光滑,针孔清楚。骨针筒长15.3厘米,骨针筒是截取动物肢骨一段,再精工磨制成规整器形。骨针筒身无纹饰,磨制光滑。
研究价值
阿善遗址对于研究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面貌、社会形态及其相邻地区的文化联系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中国史前文化的考古研究增添了资料内容,给单一文化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提供了一个文化谱系的地层依据,对研究中国农业,纺织,陶瓷,建筑,工具以及美学等领域的历史均有价值。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阿善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东河区人民政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原则,加强文物单位巡查,扩大文物保护范围。
历史文化
据考证,阿善人已能从事打磨石器,房屋建造、祭坛、农耕、贮藏、渔猎、织布、驯化野生动物等活动。阿善遗址文化年代,略晚于仰韶文化,大致可分为三期。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阿善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阿善沟门村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