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乡
地名由来:南浦一带由于河名龙溪,设在溪边的墟场叫龙溪墟,因而以“龙溪”为总地名,为区别于龙溪县,别称“小龙溪”。又因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盛产米谷,雅称“锦田”。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南浦乡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南浦乡位于漳浦县西北部,是四面环山的盆地,总面积43.9平方公里。乡政府设在南浦村新楼自然村,距县城23公里。乡境东北至马苑村,隔大林峰(海拔206.7米)与龙海市程溪镇洋奎村交界;西至美林村,隔千里亭山(海拔761.8米)与中西林场毗连;南至大坪村,隔大坪山(海拔488米)与中西林场葛后、仙洞二工区相接。源自石榴镇与平和县南胜镇交界处石屏山(海拔1006米)的内窟溪,南流经本乡美林村鸽水潭上方,有源自平和县文峰镇三坪山的支流汇入,流至龙溪墟附近,循地势作180度大转弯,逶迤如龙,故称龙溪;北流至兴巷以上,有九曲溪(又称九溪)自北向南汇入,向东流过马苑,经龙海市程溪镇的洋奎、官园,过漳浦县境马口桥。为九龙江南溪上游。
乡境年平均气温20.2℃,年无霜期356天。年降雨量1600~1800毫米。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山明水秀,风光优美,有“锦田八景”:甘泉澄碧、仙岭送青、夜池荷月、午榻松风、锦江涨雨、梅坞锁烟、平林鸟语、隔岸钟声。
2001年,全乡耕地12065亩(水田10523亩,农地1542亩),山地3200亩。水田种稻8000亩;种甘蔗2000亩,亩产达7吨。农地及部分山地种果,柑桔类2700亩,年产5530吨(其中蜜柚600亩,年产1140吨)。荔枝1000亩,龙眼800亩,其他水果2300亩(其中李1900亩,年产4000吨)。毛竹、麻竹、绿竹12000亩,年产2万吨,木材蓄积量20万立米。并培植食用菌2万多平方米。2001年,水果总产量1.1万吨,农业总产值501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2001年下半年引进省农科院在兴巷承包荒山,开发建立千亩良种枇杷生产基地及百亩种苗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方式。又引进浙江玉环种植大户,在后坑村搭盖大棚,种植反季节西瓜,采取“跨省区家庭联营体”方式。引进私营农业企业1家,开山种果。
由于不断的发展,至2005年李子(快速李)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又有了很大的突破,在每年的5月1日左右李子成熟的时候,都会有很多的食品加工厂和李子商前来订购。
南浦大厝
南浦乡南浦村南浦大厝为0漳州中心县委机关驻地旧址。 1932年4月20日,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占漳州,毛泽东同志听取在漳浦领导开辟革0据地的邓子恢(时已被选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委、财
历史沿革:
这一带原属漳浦县所辖,元代至治年间(约1321年)划属新设立的南胜县(后改为南靖县)管辖。
民国时期,属南靖县龙园乡所辖(取龙溪、官园地名各一字作为乡名)。
乡公所设在九龙岭下的官园村。
中西、大坪一带为革命老区,国民党政府常在龙溪墟派驻正规军或保安队,国共双方在这一带常发生冲突。
至1948年,全国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共靖和浦县委控制了龙溪墟一带局势。
1949年上半年,在漳浦县城和平解放之前,已先和平解放龙溪墟一带(今南浦乡)。
新中国成立之初,按照原来行政区域,这一带属南靖县程溪区所辖,设南浦、马苑、中西3乡。
1957年2月,这3乡划归漳浦县管辖,暂属于石榴区。
1958年9月,划出中西乡设立中西林场;南浦、马苑2乡划属长桥公社,设立南浦管理区,辖桥头、大坪、美林、马苑、兴巷5大队。
1961年,南浦管理区升格为南浦公社,经过调整,辖马苑、后坑、兴巷、桥头、大坪、南浦、美林7大队,1984年9月,南浦公社改为南浦乡并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