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陵及奉陵邑
共 4877字,需浏览 10分钟
·
2024-05-24 12:09
历史沿革
辽天赞四年(925年),祖陵建设完工。
辽太祖天显二年(927年),祖州城建设完工。
辽大同元年(947年),怀陵与怀州城建设完工。
辽景福元年(1031年),庆州城建设完工。
20世纪初,辽陵及奉陵邑由日本及法国学者先后调查确认地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蒙古考古工作者对辽陵及奉陵邑进行了系统调查和部分发掘。
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辽祖陵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
辽祖陵
建筑格局
辽代皇陵集中分布于今内蒙古巴林左、右旗和辽宁北镇两个区域。巴林左旗和巴林右旗境内有3处6座帝陵:太祖之祖陵在辽祖州,今属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太宗怀陵在辽怀州,今属巴林右旗岗根乡床金沟村,穆宗祔葬;圣宗、兴宗、道宗的庆陵在辽庆州,今属巴林右旗索布力嘎王坟沟。辽宁北镇境内有辽皇陵4座:追封义宗之显陵、世宗显陵、景宗乾陵、祔葬乾陵的天祚帝墓,另有奉陵邑显州、乾州,都在今北镇市医巫闾山一带。
辽朝帝陵的墓室结构为砖砌穹顶式多室建筑,规模宏大。如兴宗陵共有七个墓室,墓室内壁和墓道两侧都以白灰抹平,饰有大型精美的彩色壁画。葬具为木质棺椁。
辽陵分布图
主要建筑
祖陵
祖陵是大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贞烈皇太后、齐天太后陵寝,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西北2千米处的袋状山谷内,因其山名为祖山,是契丹辽王朝始祖兴业之地,故得此名。祖陵三面环山,四周山巅间豁口处均以石块筑成围墙。谷口中间有敌楼遗迹,高阜上有建筑遗址,两侧有守卫和祭祀用建筑遗址多处,谷口内有宫殿建筑遗址。谷后部西北有一小谷,俗称“石人沟”,东侧山顶有遗存龟形碑座一具,周围曾多次出土契丹大字碑石残片,刻有契丹大字,为辽太祖创业碑或纪功碑。陵墓在西北山坡上,宫墙用石块垒砌,遗迹已暴露地表,坡下尚存陵享殿遗址,经幢、石翁仲等遗物。
祖陵
祖州城
祖州城位于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西,系祖陵奉陵邑。平面呈不规则形状,周长约1.8千米。略墙为夯土版筑,现高2~3米,基宽8~10米。四面各辟一门,东门北门可见瓮城遗址。城内现存数处殿宇及州廨建筑基址。城内有内城(子城)、外城,西北角现存石室1座(石房子),长7米,宽5.3米,高3.6米,东、西、北三面及顶盖用四块修凿平整的花岗岩石板卯合而成,折角处以铁钩固定,甚为坚固,保存完整,其用途或为幽禁罪犯的囚室,或为祭祀祖陵的场所,或为契丹远祖纪念建筑。
祖州城石室
怀陵
怀陵位于怀州城北3千米的床金沟内。沟口及山谷四周山峦低凹处用石墙封堵,有陵门遗址。陵园中部一道石墙遗迹将陵园分割为内外两个陵区。怀陵位于山谷北端的内陵区。西侧山峰脚下一平缓台地上有祭殿址和陵墓址。此陵墓主是太宗耶律德光。其子穆宗葬于怀陵之侧。陵寝早年已遭盗掘破坏,其周围残存雕工精美的汉白玉莲花柱础和牡丹花纹铺地方砖。
怀陵外陵区有两处夯土台基建筑基址,是与祭祀有关的大型殿址。
怀州城
怀州位于岗岗庙村内,夹在南北走向的两条山脉之间,地处联系北部草原的交通要道。城址呈方形,周长2000米,除西墙被床金河水冲毁,其余三面城墙尚存,墙高1~4米。北墙、南墙各辟一门,四角有角楼。西侧有两组宫殿基址,清代的岗岗庙曾建在殿址上。城北有面积较大的建筑遗址和夯土台基,大部分民居遗址散布在城外。
庆陵
庆陵是辽代极盛阶段建造的三座帝陵,位于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北15千米瓦里乌拉山(辽称庆云山)下,由圣宗东陵、兴宗西陵、道宗北陵组成。陵地范围东西长约5千米,南北宽约3千米,现仅存门阙、神道、享殿遗迹。
庆陵三陵出土遗物多已散失,仅存部分汉文及契丹文石刻哀册。其中的契丹小字,是最早发现的契丹文资料。
辽庆陵之东陵(右)、中陵(左)
庆州城
庆州城,位于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查干木伦河(辽代称黑水)北岸庆陵之南。一称插汉城。平面由外城、内城构成回字形,东西长1540米,南北宽1650米,在辽代州城中规模最大,仅次于京城。城垣为夯土板筑,现高1~3米,宽10~12米。内城保存较好,位于外城中部偏北,南北长1150米、东西宽950米。四面设有城门,有瓮城。墙体夯土版筑,高约4~5米,有马面。城内遗迹密集,正中偏北有高大的宫殿群,宫殿前为衙署、民居和作坊区,东北隅有园林建筑。
文物遗存
文物价值
辽朝(契丹)一共传了九世。其皇帝分别葬于五个陵园之中,所谓祖陵、怀陵、显陵、乾陵和庆陵,实际上分别是五个陵园的名称。这种在同一陵园内分葬数帝的特殊制度,反映出契丹这个后起民族在建国之后,还依然浓重地保留着原来那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族葬之风。
唐亡之后,中国重新出现了南北长期并峙的局面。在中原立国的北宋和北方草原上的辽朝都损益承袭了唐朝的各种典章制度。而在陵寝制度上,辽陵同宋陵相比,又明显更具唐朝风韵。像唐陵一样,所有的辽陵都选建在磅礴秀逸的大山之中,取依山为陵之势。这种盛大的气象,远非秦汉陵墓所能企及。相形之下,封土起冢的宋代陵墓,更是显得分外卑小局促。
辽陵的地面建筑和设施,除了影堂、祭殿而外,纪功碑石、翁仲、瑞兽等石象生也一应俱全。每个陵园,都置有专门守护陵墓的州城来“充奉陵邑”。祖、怀、庆等州就是这种制度的产物。总之,作为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契丹,在建国之初便参照中原汉制,结合本民族文化特点,创建了自己的陵寝制度,这种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北方草原文化在中世纪的中国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新内容,它对后来金朝和清朝的陵寝制度,都有着深刻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更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制度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制度为别具特色、承先启后之例。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872年~926年9月6日),耶律氏,字阿保机(又译阿保谨、阿布机或安巴坚),小字啜里只,汉名亿,中国辽朝(契丹国)的创建者(916年3月17日~926年9月6日在位),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乡耶律弥里(今内蒙古赤峰市一带)人。迭剌部领袖耶律撒剌的(辽德祖)之子。阿保机初任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挞马狘沙里(扈卫官),统领亲军征服北方部族。后被选为联盟夷离堇,升任于越。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取代遥辇氏任契丹八部联盟长。随后三次平定诸弟之乱,并在盐池宴会中伏杀七部首领,统一契丹诸部。同时任用汉人韩延徽等,改革礼俗,建筑城郭,制作契丹文字,发展农商。辽贞明二年(916年),建立契丹国,称大圣大明天皇帝,年号神册。建国后,并行汉制与草原行国体制(蕃汉分治),并南侵代北及河北州县,西征诸游牧部落。辽天赞四年(925年),东征渤海国,于次年(926年)迫降渤海王大諲撰,在渤海国旧地建东丹国,封长子耶律倍为东丹王。不久后,阿保机在回军途中病死扶余,终年五十五岁。死后谥号升[昇]天皇帝,庙号太祖,墓号祖陵。
(902年~947年),字德瑾,契丹族,姓耶律氏,契丹名尧骨,汉名德光。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中国辽朝第二代皇帝、军事统帅。耶律德光早年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引兵攻略蓟北。辽天显元年(926年),辽太祖病死于途中。耶律德光得述律皇后之助,正式即位,仍以天显为年号。辽天显十一年(936年),协助石敬瑭灭亡后唐,得到后晋称子、割让燕云十六州的待遇。辽会同元年(938年),改皇都为上京,改革官制,划分南北二面,实行胡汉分治。北面官以契丹旧制治契丹人,南面官以汉制治汉人。辽会同九年(946年),倾国之师南征,为后晋败于燕州长城(今河北固安县)北部。十二月,攻陷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俘虏后晋出帝,灭亡后晋,建国号为大辽,年号大同。辽大同元年(947年)四月,因民间汉人武装反抗此起彼伏,辽朝在中原的统治动荡不安。耶律德光不得不罢兵北还,途中病逝于栾城杀胡林,终年四十六岁。
(931年9月19日~969年3月12日),契丹名耶律述律,契丹族。辽朝第四位皇帝,辽太宗耶律德光长子,母为靖安皇后萧氏。辽会同二年(939年),受封寿安王。辽天禄五年(951年)九月,耶律察割发动火神淀之乱,弑杀辽世宗耶律阮。辽应历十九年(969年)二月,辽穆宗在黑山之变中为“亵御”小哥等人弑杀,终年39岁。庙号穆宗,谥号孝安正敬皇帝,附葬怀陵。
(971年~1031年),辽国第六位皇帝。是辽国在位最长的皇帝。12岁即位,改元统和。萧太后执政期间进行改革,使辽国更加强盛。辽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圣宗亲政后,辽国进入鼎盛。晚年迷信佛教,使辽国开始走向下坡路。辽太平十一年(1031年)六月驾崩,终年61岁,谥号文武大孝宣皇帝。
(1016~1055年),契丹名只骨,辽国第七位皇帝,圣宗长子,母乃宫女褥斤。辽开泰十年(1021年)被册立为太子,辽太平十一年(1031年)六月即位,改元景福。在位24年,在位时,国库充裕,但兴宗一朝却朝政松弛,兴宗连年征战,多次征伐西夏,与西夏进行了两次贺兰山之战,逼迫宋朝多交纳岁币,但在政治上趋于保守,国内矛盾逐渐尖锐,辽兴宗还迷信佛教。辽重熙二十三年(1054年)八月,辽兴宗死去,时年40岁,谥孝章皇帝。
(1032年~1101年),辽国第八位皇帝,辽兴宗的长子,契丹名查剌。1055年~1101年在位,在位47年。他在位期间,辽政治腐败,国势逐渐衰落。道宗本人无所作为,腐朽奢侈,只知道游猎山林。这时地主急剧兼并土地,百姓痛苦不堪,怨声载道。道宗还重用耶律重元等奸佞,不理朝政,导致滦河之乱的发生。他笃信佛教,在位期间曾大修佛寺佛塔。辽的腐朽统治引起了各族人民的不满,被辽压迫的女真族开始兴起,最终辽道宗成为掘墓人。辽寿昌七年(1101年),道宗去世,终年70岁。
陵邑制度
陵邑制度形于汉,西汉早中期皇陵旁皆有陵邑,为县级行政单位,至元帝始废其制。汉陵邑最初之设与中央政府控制六国旧贵族的政策有关,“汉兴,立都长安,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后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赀富人及豪桀(杰)并兼之家于诸陵,盖亦以强干弱枝,非独奉山园也。”西汉陵邑以所奉之陵为县名,单独筑城以居民众,其中茂陵县的居民曾达到16000余户。和辽并立的北宋也有类似陵邑的建制。
辽代皇陵附近设陵邑,行政级别为州,名与所奉皇陵同。其中祖州、庆州之名早于陵名,而怀、显、乾三州系因奉陵而改名或得名。祖州“本辽右八部世没里地,太祖秋猎多于此,始置西楼。后因建城,号祖州。以高祖昭烈皇帝、曾祖庄敬皇帝、祖考简献皇帝、皇考宣简皇帝所生之地,故名。”辽天显二年(927年),“八月丁酉,葬太祖皇帝于祖陵,置祖州天城军节度使以奉陵寝。”“庆州,玄宁军,上,节度。本太保山黑河之地,岩谷险峻。穆宗建城,号黑河州,每岁来幸,射虎障鹰,军国之事多委大臣,后遇弑于此。以地苦寒,统和八年,州废。圣宗秋畋,爱其奇秀,建号庆州。”另一说谓庆州建于圣宗殁后的辽景福元年(1031年)七月,“建庆州于庆陵之南,徙民实之,充奉陵邑。”
辽之奉陵邑大都是因旧城而建,祖州和庆州之外,还有“怀州,奉陵军,上,节度。本唐归诚州,太宗行帐放牧于此。天赞中,从太祖破扶余城,下龙泉府,俘其人筑寨居之。会同中,掠燕、蓟所俘亦置此。太宗崩,葬西山,曰怀陵。大同元年,世宗置州以奉焉。”又有“显州,奉先军,上,节度。本渤海显德府地,世宗置,以奉显陵。”乾州情况特殊,是因奉陵而设,“乾州,广德军,上,节度。本汉无虑县地,圣宗统和三年置,以奉景宗乾陵,有凝神殿。”
文物保护
文保碑
1988年1月13日,辽陵及奉陵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怀陵及奉陵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辽陵及奉陵邑。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