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河县
地名由来:以临大夏河得名;以大夏河为名;另说1928年置县,因县治在大夏河上游,故名。大夏河史称漓水,藏语称“桑曲”,因主源为夏河县境内桑科乡和科才乡交界处的桑科河而得名。此外,桑科草原传说是格萨尔王煨桑助阵的地方,民间称“桑格达久塘”,故此地流淌的水名为桑曲,后为县名。
2023年1月,夏河县被认定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2023年1月,水利部公布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夏河县入选。
2022年4月,夏河县被命名为2021年度甘肃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2021年9月,夏河县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夏河县人口数量为9.06万人,位列甘南州各县市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位,位列甘肃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79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609位。
2021年1月,国家民委命名夏河县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19年8月,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名单出炉,夏河县榜上有名。
夏河县地处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总面积62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万亩,森林面积233.3万亩,草场面积753.9万亩,海拔在2200—4400米之间。气候属寒冷湿润型,年平均气温2.6℃,降水量516㎜,全年日照时间为2296小时。大夏河年均流量9.84立方米/秒。流域面积4675平方千米。
全县共辖8镇5乡1个办事处,65个行政村、4个城镇社区,427个村民小组。截止2019年底,全县总人口9.03万人,其中藏族人口7.2万人,占79.7%,农牧村人口7.26万人,占80.4%,有藏、汉、回等18个民族。2019年全县预计完成GDP18.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8.01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1.68亿元、本级财政收入0.77亿元、财政支出24.27亿元、工业增加值1.9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26541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8376元。全县总财力7.3亿元,人均可用财力12.55万元,全县一、二、三产比例为34:10.3:55.7。
夏河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2013年底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35户17121人,建档立卡贫困村27个,省级深度贫困村4个,贫困发生率为24.81%。2014年至2019年累计减贫1905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超过24个百分点。截至2019年底,全县剩余贫困人口27户114人,贫困发生率为0.16%。
夏河是甘肃省重点牧业县和牛羊产业大县,畜牧基础产业优势明显。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调结构、减数量,保特色、优品种,提质量、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畜牧稳县”战略,人畜分离、舍饲养殖全面落实,娟姗牛冻精人工授配母牦牛养殖繁育技术趋于成熟,成为全州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典型范例。安多、雪顿等大型龙头企业落地运营,畜产品加工技术纯熟、品牌享誉全国,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2019年底各类牲畜存栏85.7个羊单位,肉、奶产量分别达1.4万吨、0.85万吨,预计完成畜牧业增加值5.7亿元。
夏河是全州文化旅游强县,文化旅游主导产业资源十分丰富。县内有7大景区51处景点,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佛教文化独特,民俗风情浓郁,有藏传佛教寺庙25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庙之一的拉卜楞寺就座落在县城西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还有辽阔的桑科草原、保存完好的汉代古城遗址“八角城”、神秘的白石崖溶洞、秀美的达尔宗圣湖、奇险的大夏河森林峡谷等自然风光和瞻佛节、插箭节、香浪节、娘奶节等民俗活动,开发前景极为广阔。打造了一批旅游专业村、示范村和星级农家乐、藏家乐,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2019年全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和14.2%。
特色种植业是夏河县的辅助产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藏医藏药影响巨大,藏中药材分布广泛、品种繁多,25座藏传佛教寺庙都有传统藏医人才和制药技术,成熟应用于临床的藏药有洁白丸、八味沉香散、九味石灰华散等300多种,还自主研制出了痔疮散、乙肝宁等新药,为中药材种植提供了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