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子坡遗址

共 2518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4-05-24 10:00

历史沿革

碾子坡遗址远景
20世纪80年代,对碾子坡遗址进行了11次发掘,所获商周时遗存有居址和墓葬两类。

遗址特点

碾子坡遗址
碾子破遗址位于黑河北岸台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发现的遗迹有房址1座,窑址13座,灰坑48座,竖穴墓1座,瓮棺葬墓4座,灰沟2条,共69处单位。碾子坡遗址的内涵主要包括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先周、西周、东周及零星的汉、唐、宋时期的遗存,其中仰韶文化遗存被认为是属于“东庄村类型晚期”。
遗迹
碾子坡遗址发现的先周文化半竖穴式房址和窑洞房址,在丰、镐等地的先周居址和西周居址里也常见,而且同类房址的形制是相同的,碾子坡遗址房址为方形(F2)和长方形(H820)两种半竖穴式房址,前者在丰邑张家坡村东有发现“后者在丰邑客省庄北地有发现。A型(H303)和B型(H503)两种窑洞房址其中,A型即纵长形全洞式窑洞曾发现于丰邑马王村(F1)和镐京白家庄(F1)。B型窑洞即深土窑式房址在丰、镐地区发现约20多座,除客省庄南地的房址H11是先周遗存以外其他都是西周房址。郑家坡遗址周文化房址F15也属于B型窑洞结构。这类密洞房的形制大同小异具体构筑方法可参考对张家坡房址H143的复原”。总之上述现象充分说明有“陶覆陶穴”这样居住生活习俗的周人”,一直到了西周时期仍然保留着本民族的传统居住习惯。碾子坡遗址发现的竖穴式烧陶窑址(Y701)也在岐、丰、镐等地先周居址和西周居址中屡见。碾子坡遗址发现的各种不同形状的灰坑,其形制也是关中地区先周和西周遗址中常见的。
墓葬
墓葬包括先周早期墓葬、先周晚期墓葬、西周墓葬。
早期墓葬中俯身直肢葬式共39座,占41.9%,性别清楚的皆男性;仰身直肢葬式共45座,占48.4%,性别清楚的皆女性;其他葬式所占比例较小。墓向以北向最多,占55.9%;南向次之,占38.7%;其他方向所占比例极少。大多数墓有木棺,5座墓仅在人骨周围发现石板,7座墓既有木棺又有石板。石板多竖立在人骨(或木棺)的一端或两端,可视作石棺葬的孑遗。
晚期墓葬中俯身直肢葬共63座,占45.3%,性别清楚的皆男性;仰身直肢葬共60座,占43.2%,性别清楚的皆女性;其他葬式所占比例极少。墓向以东向最多,占79.9%;南向次之,占15.8%;其他方向所占比例较少。大多数墓有木棺,仅一座墓有石板。69座墓挖有壁龛(或角龛),占46.4%;出现两座洞室墓;仅1墓(M163)带腰坑,坑内有兽骨。
西周墓葬中俯身直肢葬式占46.8%,皆男性;仰身直肢葬式占44.7%,皆女性;其他葬式少。墓向以东向最多,占91.5%;其他方向所占比例少。大多数墓有木棺,不见石板。仅1墓带有壁龛。
三个时期在葬式上保持了高度一致性:都以俯身直肢葬和仰身直肢葬为主,二者比例相当,而且俯身葬只见于男性,仰身葬只见于女性。这种一致性说明三个时期的墓葬在族属上相同,属于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当然在其他方面,早、晚期之间还有一些明显的变化:早期墓以北向为主,晚期墓以东向为主;早期墓不见壁龛,晚期墓不少带壁龛;早期墓的石板葬具在晚期少见。此外,早期墓带二层台的有14座,占15.1%;晚期墓带二层台的有129座,占92.8%,数量剧增。相比而言,晚期墓和西周墓之间的延续性更强,它们都以东向为主。
文化雏形
碾子坡遗址出土的部分陶器的内、外壁以及残碎陶片上发现多处了陶文和符号,有些已具有单个文字的特点,如“三”“个”“十”“缶”等等。其中“缶”字,与西周初期铜器上所见的族徽和部族图腾很相近。

文物遗存

陶器
碾子坡遗址出土陶器以泥质红陶与夹砂红陶为主,泥质红陶器表多磨光,夹砂红陶纹饰有绳纹、弦纹等。甲组器物有瓶、罐、钵、碗等。乙组器物有有瓶、卷沿盆、曲腹盆、叠唇盆、鼓腹盆、鼓腹罐、敛口罐、深腹罐、敛口凹底钵、大口瓮、敛口瓮、甑等,器型特点与甲组明显不同。
铜器
銅瓿
碾子坡遗址出土铜瓿(青铜)1件、铜鼎(红铜)2件、铜簇2件、铜铃1件、铜匕首1件,铜锥3件、铜刀1件,明显具有铜器冶炼的能力。
生产工具
碾子坡遗址出土石质生产工具有锤、斧、锛、凿、棒、铲、刀、镰、锥和磨石等,均为花岗岩。
家畜骨头
碾子坡遗址出土牛、羊、马和猪等家畜骨头数量较多。牛、羊、马和猪等家畜骨头数量多反映的是其部落在家畜饲养的成就,不影响对其部落农业发达的判断,牛、羊、马和猪都是驯化动物,也是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畜力和可用于改善生活的家畜。

研究价值

碾子坡遗址是考古已发掘规模最大、收获最为丰富以及对其文化面貌内涵了解最全面的一个先周文化遗址,确立了它在夏商周考古学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在碾子坡发现的先周文化遗存,是此地的先周居民进行各类日常活动遗留下来的,是他们在经济、政治、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过往历史的一种具体反映,同时也是周人居邠时期社会面貌的一个缩影。总之,碾子坡遗址发掘在考古学和历史学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学术意义。发掘提供的研究成果把先周文化和周人信史以及商、周关系史的年代提早了100多年,同时也为今后探索年代更早的先周遗存及周人信史奠定了基础。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碾子坡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碾子坡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冉店乡碾子坡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陕西省咸阳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碾子坡遗址,路程为13.6千米,用时约17分钟。
浏览 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