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碌乡
地名由来:雨碌乡因彝语音译而得名,为小龙潭之意。
2021年3月,雨碌乡入选2020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
一、地理位置
雨碌乡位于会泽县城南部,距县城70公里,地处东经103o28′—103o42′50″,北伟103o28′—103o42′50″,跨经度103o28′—103o42′50″,纬度103o28′—103o42′50″,东与大井乡接壤,南与待补镇、鲁纳乡接界,西与新街乡毗邻,北与者海镇相接,东西最大横距16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2.5公里,国土总面积245.34平方公里。辖13个村委会,181个自然村,9335户,38526人。
二、自然地理
雨碌系彝语小龙潭的意思。清代曾在此开采铅矿,民国年间又开采硫铁矿,人口聚集,形成雨碌街,全乡境内地形略成长形,从北至南呈长形槽子,东面和西面均隆起的山梁,全乡山高坡陡,最高海拔为铁厂大竹园3021米,最低点为座江村大格掌村1598米,高低相差1423米。全乡属来温事气温,西部海拔较高,云雾多,气温偏低,全乡年平均气温12.7℃,无霜期约为210天,年均降雨量800毫米,平均降雨150天,降雪25天,年平均日照2109小时,日照百分率47%,积温3627℃,年平均大风日35天。
三、水文
全乡内主要河流牛栏江,发源于嵩明县杨林,汇入金沙江,由南至北主要流经白彝、马桑坝、座江三个村委会,全长16.14公里;小米河发源于待补镇分水岭,流经铁厂、小米、白彝、马桑坝,汇入牛栏,全长18公里,是雨碌乡集镇范围内生活用水主要来源。
四、旅游业取得巨大突破
雨碌乡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最长、最窄、最深的自然奇境—大地缝;有独木成林、8人还围抱不了的千年古樟木树;有曲屈盘伏、充满神秘色彩的千年古葡萄藤;有千姿百态的地下大溶洞—喷水大石洞。
全乡抓住会泽旅游大发展的机遇,努力开发大地缝景区,着力打造地缝旅游品牌。自2003年4月以来,累计投资280万元开发地缝景区,投资20万元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地缝景区开发以来,平均每年接待游客4.1万人(次),旅游业的发展同进带动了餐饮、宿舍等服务行业的多元拉动效应,旅游产业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五、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重点培育薯类、畜牧、萝卜籽、蔬菜、林果五大主导产业。调整种植商品马铃薯1.7万亩,产量2。9万吨,实现产值1012万元。
会泽大地缝
会泽大地缝宛若画廊,以奇、险、幽、深、秀著称于世。会泽大地缝旅游景区位于县城东南60千米的雨碌乡。入口处称“生命之门”。洞内顶部呈弧形,有上亿年岩浆形成的道道褶皱,当地人称“天花板”,长约2
雨碌地缝
雨碌大地缝位于云南省会泽县雨碌乡,以奇、秀、雄、险、幽著称,整条地缝全长十余公里。地缝入口两山相接而形成“门”,名曰“生命之门”,临近洞口回首,壁立千仞,瀑布成群,水声隆隆,更有屹立于左对面
历史沿革:
清代,属忠顺里。
民国时期,属者海(三区)及以濯(九区)。
1953年,雨碌区公所设于雨碌街。
1958年,成立雨碌公社,属者海区。
1964年,恢复雨碌区。
1970年,雨碌、白鱼2公社合并为雨碌公社。
1984年,改雨碌区。
1987年,改雨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