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河太平桥
池河太平桥
共 1481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1:28
历史沿革
《道光定远县志》载:池河太平桥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明建都南京后,南京至明发迹地凤阳交通频繁,然池河横亘其间,交通不便,定远知县朱玉奉旨建造此桥,后为南京至北京交通要道上的特大桥。
清道光六年(1827年),池河太平桥被水冲损并补建重修。
清光绪四年(1878年)池河太平桥再次被水冲损而并补建重修。“光绪戊寅年(1878年)五月谷旦,池阳关锁,池河分司朱汇元重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冬,国民党部队在与日军交战失利后从滁县向西撤退时,为断日军追路,炸毁太平桥居中三孔,桥上石狮荡然无存。(另有说,中间三孔为日寇炸毁。茅以升《中国古桥技术史》附录中所记:“中间三孔为日寇炸毁”。)
1949年,定远县人民政府拨款将池河太平桥被炸三孔改建为木材面。
1953年,滁县地区公路修复委员会以圆木为梁,铺以木板,池河太平桥临时通车。
1954年,定远县人民政府对被冲空的7个桥墩进行维修。
1956年4月,定远县人民政府对被毁的三个孔以双曲拱再接长的方法加固成月形钢架梁柱,上面铺以木板,限载8吨,后全桥换为钢架混凝土结构,沙子路面,荷载汽车13吨,挂60吨。
1985年,池河太平桥损毁严重,定远县人民政府明令禁止通车。
2014年,池河太平桥完成修复。
池河太平桥
建筑格局
池河太平桥为十一孔石构拱桥,全长150米,桥面宽10.5米,孔径中为6米,其余各为5米,由于池河水下均为河沙,为加固大桥墩基,该桥每个桥墩下均以密集的树桩奠基,称之为万年桩。桥墩建于木桩之上,桥墩皆以红色大条石为“缘边石”券砌而成。
池河太平桥中孔桥面略隆起,桥面两边为白玉栏杆,桥右设五彩洞(又叫观音阁),桥东头一边一个水门洞。
文物遗存
池河太平桥的桥面两边为白玉栏杆,饰狮子32只(有说13孔为36只),桥右设五彩洞(又叫观音阁),桥右并树有桥碑,桥东头一边一个水门洞,供居民挑水、洗衣用。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朱元璋建都南京,又在凤阳建中都城,两城往返必经池河镇,为免涉水和洪水期两岸不通,乃于池河上修桥,命名为太平桥。民间传说太平桥建造目的是为明太祖从回探亲,免遭隔水之苦。
文物价值
池河太平桥除居中被炸毁三孔为补建之外,其余均保存原有的建筑风格,该桥是皖北仅存的明代石拱桥,也是安徽罕见的较宏伟的古代石拱桥,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
池河太平桥是工程实体,也是文化与科学的物质体现;它融生活实用性、观赏艺术性、人文纪念性为一体,池河太平桥见证了明、清的建桥技术水平,也见证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历史变迁,展示出中国古桥建筑上的高超技艺。
文物保护
2004年10月28日,池河太平桥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16日,池河太平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池河太平桥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池河太平桥位于省定远县池河镇西官驿道上。
交通信息
自驾前往池河太平桥:从定远县城区出发,路程大约24千米,约需33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