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岳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岳阳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民本岳阳执政和发展理念,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总量强势增长,经济效益全面提升,经济结构显著优化,城乡环境得到改善,居民生活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呈现出“经济起飞前”阶段的发展特征,标志着岳阳经济社会进入了“全面提速、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一、综合发展态势
经济增速持续走高。2007年,全市完成GDP91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比全省高0.8个百分点,连续八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创近30年来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84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444.63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294.37亿元,增长14.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 17826元,增长14.7%,比全省高出3421元。
第二产业拉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为19.3:48.6:32.1,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上升1和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拉动GDP增长9.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拉动GDP增长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增大。2007年,全市高新工业企业98家,实现增加值79.12亿元,增长49.8%,实现销售收入245.61亿元,增长36.2%,高新技术产品利税27.01亿元,增长51.5%,利润总额16.94亿元,增长50.9%。高新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6%,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所有制结构得到改善。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74.03亿元,增长18.6%,占全市GDP的51.8%,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230.48亿元,增长26.5%,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6.5%;完成税收23.8亿元,增长42.2%,占全市财政收入的39.1%,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市直及中央省属单位经济实现增加值215.99亿元,占全市GDP总额的23.6%,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区街经济(楼区、云溪、君山、经济开发区、南湖风景区)实现增加值202.16亿元,占全市GDP总额的22.1%,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县域经济(6县市、屈原区)实现增加值497.69亿元,占全市GDP总额的54.3%,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
财税结构质量提高。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60.87亿元,比上年增长23.3%。一般预算收入35.1亿元,增长22.0%,其中税收收入20.65亿元,增长22.5%,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58.8%,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中,国税收入30.68亿元,增长25.0%,地税收入15.28亿元,增长24.9%。财政收入占GDP比重6.7%。财政总支出84.83亿元,增长40.2%。
景气指数高位运行。企业生产经营景气指数一季度 144.06,二季度124.08 ,三季度120.23,四季度128.3,表明企业生产经营总体上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企业家信心指数一季度131.29,二季度140.11 ,三季度 144.32,四季度138.25,表明企业家对未来生产保持乐观态度。
市场物价结构性上涨。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3.3,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105.3,其中城市106.9,农村103.8。
消费品八大类价格指数
类 别 |
指 数 |
食品类 |
116.9 |
衣着类 |
98.9 |
家庭设备及用品 |
100.7 |
医疗保健 |
102.9 |
交通通讯工具 |
99.4 |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
104.2 |
居住 |
105.4 |
服务项目 |
105.7 |
二、三次产业
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协调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7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结构比例为40.3:2.6:43.2:13.9。 全市实现农业产值111.45亿元,增长3.1%。
2007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
单位:千公顷、万吨、%
名 称 |
播种面积 |
增幅 |
产量 |
增幅 |
粮食 |
513.7 |
0.7 |
309.7 |
1.8 |
#优质稻 |
267 |
-10.1 |
293.5 |
1.3 |
棉花 |
33 |
2.2 |
5.11 |
5.8 |
糖料 |
1.7 |
6.8 |
13.1 |
31.0 |
油料 |
91.7 |
4.3 |
14.77 |
4.6 |
蔬菜 |
92 |
-1.0 |
251.07 |
2.3 |
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7.25亿元,增长11.1%,完成造林面积9264公顷,退耕还林4667公顷,分别比去年下降24.6%和55.4%。全市牧业总产值119.6亿元,增长5.3%;渔业总产值38.59亿元,增长5.3%。
2007年养殖业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
单位 |
产量 |
增幅(%) |
|
牧 业 |
|||
出栏肉猪 |
万头 |
871.89 |
5.3 |
出栏牛 |
万头 |
18.47 |
-3.4 |
出栏羊 |
万头 |
50.23 |
3.5 |
肉类总产量 |
万吨 |
67.74 |
6.5 |
禽蛋产量 |
万吨 |
8.24 |
10.6 |
渔 业 |
|||
水产品 |
万吨 |
39.31 |
4.0 |
淡水养殖面积 |
千公顷 |
77.85 |
0.2 |
农业产品质量不断提升。2007年,全市水稻优质率达到73.3%,棉花优质率93.0%,瓜果蔬菜优质率达到90.0%以上,名特优水产品放养面积76.7万亩,达到67%以上,出栏生猪优质率达到83%;无公害农产品总认定面积达328万亩。
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提高。全市新增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42家,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9家,总数达到149家。全市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48.2亿元,实现增加值7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5%、19.2%。农民专业合作协会(组织)由去年的253家发展到312家,社(会)员达18.7万人,今年新增9.37万人。
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工业强势发展。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07.92亿元,比上年增长20.8%,拉动GDP增长9.1个百分点;全市942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64.38亿元,增长22.6%。
按经济类型分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
单位 |
2007年 |
增幅(%) |
|
全部企业 |
亿元 |
364.38 |
22.6 |
国有企业 |
亿元 |
29.15 |
15.7 |
集体企业 |
亿元 |
12.7 |
14.7 |
股份合作制企业 |
亿元 |
5.32 |
0.1 |
股份制企业 |
亿元 |
262.09 |
23.1 |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
亿元 |
17.85 |
18.3 |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
亿元 |
37.28 |
34.7 |
一是县市区经济增量大。
二是工业园区来势好。全市6大工业园区增加值71.62亿元,增长43.1%。
2007年省级六大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名 称 |
2007年 |
增 幅 |
合 计 |
71.62 |
43.1 |
湖南岳阳经济开发区 |
29.46 |
28.2 |
湖南岳阳云溪工业园区 |
3.65 |
51.9 |
湖南汨罗再生资源工业园区 |
17.45 |
71.4 |
湖南平江工业园区 |
4.41 |
73.2 |
湖南湘阴工业园区 |
10.08 |
28.4 |
湖南临湘工业园区 |
6.57 |
59.0 |
三是非公经济增长快。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474.03亿元,增长18.6%,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69.47亿元,增长36.6%。
四是优势产业走势强。
优势产业增加值
名称 |
单位 |
总量 |
增幅(%) |
石油化工 |
亿元 |
142.56 |
15.2 |
食品 |
亿元 |
69.73 |
17.1 |
废旧回收 |
亿元 |
25.51 |
82.8 |
矿石建材 |
亿元 |
21.31 |
31.2 |
纺织 |
亿元 |
18.84 |
23.8 |
机械制造 |
亿元 |
18.27 |
31.7 |
造纸 |
亿元 |
17.68 |
7.2 |
电力 |
亿元 |
16.44 |
19.0 |
医药 |
亿元 |
8.92 |
41.8 |
五是经济效益提升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5.4,提高49.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7亿元,比去年下降8.01亿元;实现利润15.01亿元,增长789%,实现利税60.1亿元,增长66.8%。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加。1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保持增长的有14种,下降的有2种。
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 量 |
比上年增长% |
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93.36 |
13.5 |
精制食用植物油 |
万吨 |
49.96 |
25.5 |
配混合饲料 |
万吨 |
210.89 |
8.6 |
罐头 |
万吨 |
16.79 |
18.9 |
精制茶 |
万吨 |
7.79 |
59.0 |
苎麻布及亚麻布 |
万米 |
919.55 |
-0.7 |
机制纸及纸板 |
万吨 |
55.94 |
-9.2 |
原油加工量 |
万吨 |
567.46 |
10.0 |
汽油 |
万吨 |
124.20 |
4.6 |
煤油 |
万吨 |
7.97 |
5.9 |
柴油 |
万吨 |
219.06 |
4.4 |
合成氨 |
万吨 |
38.56 |
13.4 |
化学农药原料(折有效成分100%) |
万吨 |
3.07 |
16.4 |
瓷制砖 |
平方米 |
1554800 |
121.1 |
泵(液体泵) |
万台 |
6.59 |
16.4 |
交流电动机 |
万千瓦 |
337 |
22.0 |
建筑业小幅上升。全市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6.72亿元,比上年增长4.6%。
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
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37.58亿元,增长16.9%。
交通运输业增长加快。年末公路线路里程1.53万公里,增长3.3%;民用汽车保有量6.19万辆,增长15.5%。
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运输 方式 |
货物周转量 |
货运量 |
旅客周转量 |
客运量 |
||||
绝对数(万吨公里) |
比上年 增长(%) |
绝对数(万吨) |
比上年增长(%) |
绝对数(万人公里) |
比上年增长(%) |
绝对数(万人) |
比上年增长(%) |
|
总 计 |
1405520 |
15.9 |
8922 |
15.9 |
474899 |
11.2 |
8371 |
-3.6 |
铁 路 |
602073 |
11.0 |
1202 |
11.0 |
137230 |
11.1 |
840 |
10.9 |
公 路 |
329236 |
8.8 |
5675 |
16.4 |
337245 |
11.4 |
7524 |
-5.0 |
水 路 |
469004 |
29.1 |
1720 |
14.6 |
424 |
-44.6 |
6.82 |
-47.6 |
管 道 |
5207 |
27.9 |
325 |
36.4 |
-- |
-- |
-- |
-- |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79亿元,增长15.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71亿元,增长24.7%;电信业务总量19.09亿元,增长14.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22.1万户,增长12.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48万户,增长18.2%;年末拥有国际互联网用户15.99万户,增长34.1%。
国内外贸易
消费品零售额加快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8.5%。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额1.13亿元,增长42.6%,限额以上零售业零售额39.57亿元,增长17.8%。
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单位:亿元、%
指 标 |
2007年 |
2006年 |
增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291.32 |
245.84 |
18.5 |
(1)按销售地分 |
|||
市零售额 |
191.52 |
160.13 |
19.6 |
县零售额 |
45.25 |
37.27 |
21.4 |
县以下零售额 |
54.54 |
48.43 |
12.6 |
(2)按行业分 |
|||
批发业 |
45.95 |
38.79 |
18.5 |
零售业 |
213.46 |
180.47 |
18.3 |
住宿餐饮业 |
27.68 |
22.67 |
22.1 |
其他行业 |
4.22 |
3.90 |
8.1 |
进出口总额继续攀升。全市进出口总额7.45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其中进口总额3.23亿美元,增长12.2%,出口4.23亿美元,增长19.6%。
旅游消费逐渐趋旺。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1.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1%;旅游创汇2118万美元,增长26.0%;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62万人次,增长27.7%,实现旅游总收入51.58亿元,增长34.0%。
金融和保险
年末金融系统(可比口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66.2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76.32亿元。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6.82亿元,比上年增长59.3%,其中财产保险收入4.08亿元,增长68.1%;人寿保险收入12.74亿元,增长56.6%。
房地产业
全市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26.22亿元,增长13.7%。商品房期房销售面积81.9万平方米,增长176.0%,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70.28万平方米,增长16.8%,商品房竣工面积91.31万平方米,增长26.2%。
三、城乡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0.43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48.23亿元,增长35.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55.26亿元,增长36.0%。
2007年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分产业情况
单位:亿元、%
2007年 |
增幅 |
占全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
|
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
248.23 |
35.1 |
100.0 |
第一产业 |
1.12 |
-57.1 |
0.4 |
第二产业 |
134.48 |
40.1 |
54.2 |
#制造业 |
120.82 |
49.4 |
48.7 |
第三产业 |
112.64 |
32.3 |
45.4 |
#房地产 |
29.27 |
38.2 |
11.8 |
招商引资成效突出。全年共落实招商项目766个,其中新投产和新开工项目651个,完成投资142.6亿元;新签约项目115个,合同引资199.2亿元,到位资金9.7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1.007亿美元,增长39.6%。
城市设施日臻完善。全市共有出租汽车2528辆,公共交通运营车辆886辆,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6.3标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工业废水治理效果显著。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34亿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7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二氧化硫、COD、镉、砷)为3.7%,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93.5%,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100.0%。
城区园林绿化逐步扩大。2007年市区绿化覆盖面积321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7平方米;全市拥有各类公园19个,其中市区公园7个。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5万处,投入资金4.2亿元,完成土石方3900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1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0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395万千瓦,增长6.56%;新建与改造县际及县到乡级公路146.3公里,建成通村公路3308公里,新建农村沼气池2.55万口,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12.73万人,新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694套,帮助农村特困残疾人安居建房223套,达到了省八件实事规定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共有自然环境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2.98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35.9%。城镇化率达到45.1%。
四、文化事业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全市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5.2亿元,比上年增长65.5%,占生产总值的0.57%。其中科技三项经费投入1430万元,增长16.9%。全年共计专利申请433件,授权专利130件,分别增长20.6%和13.2%,共签订技术合同367个,合同成交金额9000万元。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5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2项,应用技术成果21项,软科学成果2项。拥有9个产品检测实验室,其中国家检测中心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7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5683台(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7年,年末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45万人,在校生4.17万人,毕业生0.84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22万人,在校生7.93万人,毕业生2万人;普通高中招生3.73万人 ,在校生10.57万人,毕业生3.16万人;普通初中招生6.03万人,在校生19.73万人,小学在校生33.82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6.56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94%,初中在校学生巩固率为98.88%;在校学生辍学率1.12%。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7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6个,公共图书馆8个,报业3种;全市无线广播人口覆盖率95.8%;全市电视人口覆盖率96.1%。
卫生设施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7个,床位数1.13万张。专科防治所(站)23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1个,妇幼保健机构10个,卫生监督机构6个,乡镇卫生院166个。年末全市卫生工作人员1.84万人。全市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5742人,注册护士3277人。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体育场地51个,其中体育场28个,体育馆9座,参加全省比赛获奖98人次。
五、人民生活
人口总量低速增长。2007年期末总人口为542.9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
居民收入继续提高。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03元,比上年增长16.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25元,比上年增长11.6%。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全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978元,增长12.8%。其中交通通讯支出871元,增长9.5%,旅游消费支出401元,增长31.9%,购房建房支出220元,增长22.2%;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2%,比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0.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78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3633.1元,增长9.4%。
2007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
单位:元、%
项 目 |
绝对值 |
增幅 |
消费总支出 |
3633.1 |
9.4 |
食品 |
1525.5 |
10.0 |
衣着 |
188.6 |
13.5 |
居住 |
672.7 |
49.7 |
家庭设备 |
160.6 |
9.3 |
交通通讯 |
298.5 |
-5.9 |
文化、教育及娱乐 |
489.9 |
-12.6 |
医疗保健 |
209.1 |
0.1 |
其他 |
88.2 |
2.6 |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0%,与上年持平。平均每百户农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95.8台,电话机73.0台,移动电话90.3台;使用沼气的农户达到16.8%;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9.9平方米,与上年持平。
全市2007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0.13亿元,比上年年末增长10.0%。
六、社会事业
就业机制向弱势群体倾斜。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98万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2.9万人,2000户城镇零就业家庭得到就业援助,农村享受“阳光工程”就业培训的达1.9万人,分别达到省八件、市十件实事规定目标的118.5%、116.0%、235.0%、126.7%。城镇居民家庭劳动力负担系数为1.83,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负担系数为1.6。至年末,登记失业率为4.1%。
社会保障取得新进展。2007年,全市社会保障总支出13.41亿元,占全部财政总支出的15.8%;新增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9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11万人,均完成省八件实事规定目标;启动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新增参保人数分别达4.52万人和3.36万人;城镇低保标准月人均提高到200元。
社会福利救济全面推进。2007年,全市新建、扩改建乡镇敬老院24所,达到省八件实事的126.3%;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8000张,共收养人员7000人,分别增长14%和17%;全市共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50万元,增长85%;发放救灾救济款1960万元,增长15.6%;直接接收社会捐赠1200万元,增长172%;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1.67万人,增长1%;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8万人,增长42%。
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进一步下降。全年共发生事故990起,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下降6%,低于控制指标8.2%。其中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为0.98,比上年下降3.9%,低于控制指标12.5%;亿元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88,比上年下降16.52%,低于控制指标5.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7.9人/万车,低于总队下达控制指标13.1%。
社会秩序管理进一步人性化。2007年,律师事务所30个,律师人员265个;公证处11个;人民调解委员会4006个,调解纠纷数3.32万起。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下问题:结构调整仍需努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能耗产业偏大、招商引资结构不优、就业与物价上涨的压力加大。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这些问题一定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岳阳经济社会将会按照“十七大”“又好又快”的要求,更加健康、和谐地发展。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岳阳市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2007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岳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岳阳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民本岳阳执政和发展理念,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总量强势增长,经济效益全面提升,经济结构显著优化,城乡环境得到改善,居民生活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呈现出“经济起飞前”阶段的发展特征,标志着岳阳经济社会进入了“全面提速、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一、综合发展态势 经济增速持续走高。2007年,全市完成GDP91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比全省高0.8个百分点,连续八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创近30年来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84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444.63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294.37亿元,增长14.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 17826元,增长14.7%,比全省高出3421元。 | RAG-ES | 2024-09-11 |
第二产业拉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为19.3:48.6:32.1,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上升1和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拉动GDP增长9.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拉动GDP增长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增大。2007年,全市高新工业企业98家,实现增加值79.12亿元,增长49.8%,实现销售收入245.61亿元,增长36.2%,高新技术产品利税27.01亿元,增长51.5%,利润总额16.94亿元,增长50.9%。高新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6%,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 RAG-ES | 2024-09-11 |
所有制结构得到改善。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74.03亿元,增长18.6%,占全市GDP的51.8%,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230.48亿元,增长26.5%,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6.5%;完成税收23.8亿元,增长42.2%,占全市财政收入的39.1%,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市直及中央省属单位经济实现增加值215.99亿元,占全市GDP总额的23.6%,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区街经济(楼区、云溪、君山、经济开发区、南湖风景区)实现增加值202.16亿元,占全市GDP总额的22.1%,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县域经济(6县市、屈原区)实现增加值497.69亿元,占全市GDP总额的54.3%,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 财税结构质量提高。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60.87亿元,比上年增长23.3%。一般预算收入35.1亿元,增长22.0%,其中税收收入20.65亿元,增长22.5%,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58.8%,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中,国税收入30.68亿元,增长25.0%,地税收入15.28亿元,增长24.9%。财政收入占GDP比重6.7%。财政总支出84.83亿元,增长40.2%。 | RAG-ES | 2024-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