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次仗,军火商能赚多少钱?
为什么军火商不希望和平?美国军火商是如何运作的?全球最大军火商如何崛起?
全文3699字,阅读约需7分钟
文|联禾
编辑|赵元
来源|市值榜
ID:shizhibang2021
题图|Pixabay
2022年2月24日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乌克兰和俄罗斯双方,谁都不愿意也不会轻易开那一枪。
可这场战争还是打起来了。
不是所有的人都希望和平,比如:军火商。
在根据一位军火商人改编的电影《战争之王》中,军火商将售卖武器看得和卖吸尘器一样平常,有时同时向交战的双方出售军火。
“没有我,很多国家根本打不了一场像样的战争”,这是《战争之王》中一句经典的台词。
在现实的战争中,军火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什么作用?他们利用战争发了多少财,又是如何获得政府订单的?
战争、军火、金钱
从公元前3600年到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共发生了超过14500场战争,其中只有292年是和平年份,这些战争造成了约35亿人的死亡。
距离我们近一点的时间里,例如从1945到1978年,世界上只有26天没有战争。
尽管我们爱好和平、呼吁和平,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地球上,冲突和战争才是永恒的主题。
有战争就有资源,就有利益的重新分配,就有话语权的增强与减弱。
我们在此前文章《战争经济学:打一场仗要花多少钱》中提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前期作为中立国售卖军火武器,获得大量经济利益,取代了英国的地位,成为世界的新霸主。
新霸主地位的确立和巩固,一方面靠在金融体系中充当国际流通货币,另一方面靠强大的军事力量。
军事力量不仅仅是武器装备更先进、更高级,也包括通过军火出售向某些武器进口国施加政治压力和影响,对他们进行控制和作用。
换句话说,武器销售是一种外交货币。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出口国,2011~2015年,全球武器出口总额中,美国占比32%,2020年提升到了37%,出口的国家多达96个。
最大的武器进口方是中东地区,这一地区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又有着民族矛盾,冲突不断,军需较高。印度技术上相对落后,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又有冲突,也是武器进口大国。
乌克兰曾经也是武器大国,但因为种种历史原因,选择了销毁核武器,自废武功,经济又没发展起来,军事力量越来越弱。
战争中最重要的经济和武器,乌克兰都需要外援。
在这场俄乌战争中,德国、荷兰、捷克、美国等都表示要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其中,美国将提供数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另外还有“毒刺”防空导弹,用于击落直升机和其他飞机。
这些军事援助,政府都需要真金白银从军火商那里采购。
于军火商而言,正是发财时机,不只是卖给参战国。比如这次乌俄战争之前,俄罗斯的邻居芬兰已经决定用100亿欧元(合人民币720亿元左右)从美国军火商处购买64架F-35战斗机和其他必要武器、系统。
军火商表面上声称出售武器是为了维护和平,实际上,他们更愿意看见战争。
俄乌冲突,从2021年10月逐渐升温。在这期间,道琼斯工业指数略有下滑,但美国主要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简称洛马)、雷神技术和诺斯罗普·格鲁曼都取得了约20%的股价涨幅。
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受战争局势的影响,投资者对军火商订单预期提升。
隐秘的利益链
当战争发生,也不是所有的军火商都能赚钱。尤其是冷战之后。
在冷战期间,美苏争霸,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国际间的军火贸易也长盛不衰,当时出售军火也是争取国家势力范围和捞取硬通货的重要手段。
随着8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伊朗和伊拉克的战争结束,人们普遍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裁兵减员,减少军备订单。据统计,从1990年到1997年,北约的16个成员国兵力削减25%,美国也大面积关闭海外军事基地和设施。
另一方面,冷战过后,各国之间联合发展军工成为趋势。1992年,英法德提出对西欧各公司的航空和军工部门进行改革,联合发展,同美国的军工进行竞争。
1993年,美国国防部长阿斯平邀请最大的军工和飞机制造企业的掌舵人共进晚餐。席间,阿斯平告诉企业家们:今后的生活将更艰难,不能允许你们都活下来。
这便是美国军工行业“最后的晚餐”。
后来,美国军工企业间发生了大规模兼并,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商洛马正是在1995年两大巨头马丁公司和洛克希德合并而来,上文提及的军火商巨头雷神技术、诺斯罗普·格鲁曼,包括我们熟知的飞机制造商波音都是在兼并中形成。
与这一历史背景相对应,即使在美国国防部军费开支大幅收缩的背景下,美国前五大军工集团仍然依靠兼并收购在这段时期实现了收入规模的快速增长。
并购是一时增长,不是长久之道,根源在于如何挑起战争为自己开源和面对需求如何拿到订单。
尽管军工贸易代表的是国家的政治意图,但国家的政治意图却可以受军工集团的影响,甚至被军工集团操控。这里就滋生了一些非市场化的、非道义的手段,主要包括游说和行贿。
军事机构成员卸任后被军工企业聘任,军工企业的执行官、董事会成员也可能供职于美国政府,这种旋转门制度在美国广泛存在。
兰德公司,美国最重要的以军事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先是军火商洛马的智囊团,而后才说得上是政府的智囊团;再如奥巴马政府中国防部副部长林恩,在进入国防部前,是军火商雷神公司的副总裁。
通过政府要员影响国家军事行为,在美国,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
甚至,大型军工企业拥有可以左右总统命运的强大政治势力,主要是通过“政治献金”和不断游说国会、法院、行政当局、各行政机构或州和地方政府来实现。
谁是“战争之王”?
在最近的二十年中,美国经历的几次战争,军火商们深度参与其中。
2001年,美国经历了“911”事件,不久后,美国国防部最终敲定了与军火商洛马公司的联合打击战斗机JSF(隐形、超音速、多功能战斗机)的采购合同,采购金额超过1200亿美元,这也是洛马公司签订的有史以来最大笔合同。
洛马公司的前身洛克成立于1912年,在经历了几次倒闭、卖身后,在二战中因为研制了P-38闪电型战斗机而改变命运。
这款战斗机在战场上的用途包括对地攻击,轰炸机护航以及夺取空优等,最有名的战绩就是击落山本五十六所乘坐的运输机。
二战期间,洛克共生产了1.93万架飞机,占二战期间美国飞机制造总量的60%。此后,洛马将主要的精力投入研发、制造军用飞机。
在拿到美国政府的大订单后,洛马业绩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洛马公司的收入从2001年的240亿美元涨到了2011年的465亿美元。股票价格也从30美元涨到了2011年的80美元。
十年间,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的背景下,洛马公司成长为全球第一大军火商。
洛马的成长,也离不开美国的军费开支扩张。
2001到2011年的十年间,美国的军费支出从3318亿美元一直上涨到7522亿美元,十年涨幅127%。
此后十年,美国军费没有延续之前的单边增长,但仍是全球最大的军费开支国,2020年美国军费开支778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总开支的39%。
根据美国《2019国防授权法案》美国军费中的20%用于采购装备,其中2020年美国军事支出7780亿美元中大约1556亿美元用于军事采购。
2020年,洛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4亿美元,其销售额的74%来自美国政府(其中国防部占比64%),25%来自通过美国政府签订的外国政府军事销售,以及1%的商业和其他客户。
根据计算,洛马2020年收入中有484亿美元来自美国政府,占美国政府军备采购总额1556亿美元超过30%。
也就是说,美国军备采购的钱有三分之一都流入到了洛马公司的口袋。
背靠美国强大的军备采购能力,洛马的股票即使在全球经济增速缓慢的大背景下,依然逆势上涨,从2011年的80美元一路上涨到目前的390美元,涨幅接近四倍。
令洛马公司股价表现持续强势的另一个更重要原因是高额的分红。
整理2010至2021年数据,洛马平均每年将净利润的一半用于分红,特别是2017年,分红21.6亿美元,超过了当年净利润20亿美元。
这些动辄几十亿的分红,有一部分流向了能够影响政府决策的人群。
结语
枪炮,看似是中立的工具,因客观需求而存在,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可一旦和钱、和利益联系起来,需求就会被人为创造。
没有敌人就制造敌人,没有战争就制造战争。
此前有报道称,近年来美国军火商致力于游说北约东扩,它们希望新加入北约的国家可以向美国采购先进的武器装备。
《战争之王》的主角尤里,在影片最后被捕时,他告诉逮捕他的国际刑警:“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商是你的老板,美国的总统,他一天卖的比我一年还多”。
一场场战争,为美国军火商和一些政客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而在战争发生地,恐惧、流离失所、死亡在不断上演。
残酷的丛林生存法则,在这件事上演绎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军火贸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杨丽;
[2]《战争是美国维持霸权地位的核心手段》,人民日报海外版;
[3]《他山之石-美国军工研究》,中信证券;
[4]《一个世纪,十个年代(二)军火国际、政治和战争》,张弼;
[5]《战争之王:超级军火商的罪与罚》,文史参考;
[6]《全球化与第三世界》,卫建林;
[7]《战争经济学》,保罗·波斯特
本文由市值榜授权亿欧发布,申请文章授权请联系原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