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姑塘海关旧址

九江姑塘海关旧址

共 1765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1:32

历史沿革

九江姑塘海关旧址,修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九江姑塘海关旧址毁于日军炮火中,剩下一套由三栋欧式楼房怀抱而建的院落。
2014年,九江庐山区启动了对姑塘海关旧址全面修缮和保护工程。

建筑格局

九江海关是中国近代海关中推行税务司制较早的海关之一,九江姑塘海关旧址见证了中国关税制度的演变:由常关到海关。是考古已发现国内仅见的海关文化遗产类型。九江姑塘海关旧址处于鄱阳湖入长江唯一黄金水道的通商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穿越亚欧大陆中俄万里茶道的第一关,因其地处鄱阳湖水系出长江交汇口的交通枢纽地位,决定了其在万里茶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的空间节点的遗产价值。
九江姑塘海关旧址背倚姑塘山,登高可上炮楼,远眺鄱阳湖。旧址由三栋西式砖木建筑组成,分别为征税处、行政管理处、宿舍。周边建有围墙,将建筑连接并围成完整院落。建筑均为四坡顶,青石瓦片,建筑的内结构全部以木质结构为主要框架,以金属连接件构成,均采用木质门窗,墙面外饰小鹅卵石,装饰典雅,结构牢固,后方山上有监督“逃避征税”的炮台。旧址占地面积约202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51平方米。

主要建筑

征税处
征税处
征税处临湖东侧,其两侧为办公室,北部为职员宿舍。征税处矩形平面,墙体为青砖砌筑,外墙鹅卵石贴面,富有装饰效果。勒脚线以下和门套为整齐的花岗石块石,此即“姑塘石”,由当地高垅石工打制。
办公楼
办公楼在征税处两侧,两层,四坡水屋面。
宿舍
维修后的九江姑塘海关旧址与炮台
宿舍为平房,四坡屋顶。红色水磨石墙裙,墙面光滑,墙转角处处理成弧形。屋面为青石板瓦,青石板瓦出自星子,为石灰岩青龙灰岩。建筑结构采用砖木结构,木屋架为三角形屋架。

文物遗存

刻有“姑塘文昌宫”字样的残碑
九江姑塘海关旧址的展示馆内陈列出刻有“姑塘文昌宫”字样的残碑。

历史文化

九江姑塘海关
同治十三年(1874年)德化县图
清雍正元年(1723年),清政府在大姑塘设立钞关。“湖广往江西船,若在九江纳税,至大姑塘即验票放行;江西至湖广船,在大姑塘纳税者,亦如之”。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10月,继任全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前来长江,先后在汉口和九江两地,设立江汉海关和九江海关。由于起初“往来纳税均由上海关征收,分拨湖北、江西”,经过赫德再次来长江策划和筹办,清咸丰十二年(1862年)12月21日,九江海关开关征税,近代九江海关正式成立。外国侵略者操作下的海关,不仅总揽了海关行政管理权,而且掌握了港务、港政管理权。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九江常关并入九江海关,姑塘关也在被并之列,成为洋人把持的九江海关的分关,现存姑塘海关就修建于这一时期。民国五年(1916年),南浔铁路、浙赣铁路通车后,货物运输的重心由水路转入陆路,姑塘的功能开始渐渐衰退,并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历史价值

九江姑塘海关旧址为江西省境内唯一的保存较为完整的近代海关,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价值,是研究近代西式海关建筑的标本,同时亦是承载着中国近代开埠和中俄万里茶道遗产价值的历史见证物。

保护措施

九江姑塘海关旧址遗址碑
2019年10月,九江姑塘海关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九江姑塘海关旧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姑塘镇姑塘半岛。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九江姑塘海关旧址,路程约21.1千米,用时约43分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