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
共 4601字,需浏览 10分钟
·
2024-05-30 15:55
历史沿革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建筑
,蒙古族的一个部落,明末清初驻牧于老哈河畔,以毡帐、蒙古包组成斡耳朵(宫、殿)为治所。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迁至柏山脚下的锡伯格川(喀喇沁王府博物馆所在地在清代和民国初年时的地名为锡伯格川),建三进王府大院(后为崇正学堂校舍)。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喀喇沁右旗郡王喇特纳锡第晋封为亲王品级后,大兴土木,紧挨着原来府邸的东边建成了新府邸。之后,历代喀喇沁札萨克郡王、亲王在此执政,并对王府进行了改建和扩建。现在保存下来的亲王府建筑,是原喀喇沁王府建筑群的核心部分。亲王府建成后,一直作为喀喇沁王的府邸使用。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伪满洲国喀喇沁右旗政府进驻喀喇沁亲王府旧址。
1945年光复后,喀喇沁右旗建西县人民政府进驻喀喇沁亲王府旧址。
1948年,喀喇沁旗王爷府中学进驻喀喇沁亲王府旧址。
1996年12月28日,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在喀喇沁旗王爷府成立。
1997年9月,喀喇沁旗王爷府中学从喀喇沁亲王府旧址迁出。
1997年起,喀喇沁旗对该建筑群进行了修缮。建成有20个展室、上千件珍贵文物的博物馆。1997年,喀喇沁旗人民政府按照“喀喇沁亲王府开发、保护、利用、发展的远景规划”,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共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对王府现存的33幢古建筑进行了抢救保护性维修。并对基础设施建设做了全面改善。
2002年,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基本建成,并对外开放。
场馆布局
综述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全部展室面积6000余平方米。
展厅
场馆特色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按其功能而异,其建筑色调淡雅、古朴、庄重、气势宏伟,融古典风格和现代陈列艺术于一体。它既具有清代建筑雄浑、质朴、轩昂、洒脱的风格,又有中国传统宫殿轴线对称、主次有序的结构特点。中轴主院以大木硬山为主,采取中轴对称之制,五进院落纵深贯穿,威严肃穆。东西两路(院)的建筑风格和造型相对活泼,以独立院落为主,或前或后,或左或右穿插布列,建筑形式除大木硬山外,还有卷棚、歇山及勾联搭结构等形式。花园建筑以亭、台、楼、阁为主体,并有假山、人工湖和树木花草及珍禽奇兽饲养场等。喀喇沁亲王府建筑装修色彩的运用,除宗祠家庙园林建筑施彩绘外,其余建筑皆为素漆刷饰,王府建筑豪而不华,朴而不奢。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合理,拥有一万余平方米的大型府前广场一处,可供停车、演出之使用。馆内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绿草覆盖面积达70%以上。
清代喀喇沁亲王府鸟瞰图
馆藏文物
综述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大部来源于征集回购而来,也有少量文物是考古发掘品;藏品类别有陶瓷器、青铜器、石器、玉器、木器、骨器、铁器、金银器、丝织品、皮革制品、珠宝、书画、老照片等;截至2019年末,藏品有564件(套),其中珍贵文物3件(套)。
藏品
藏品保护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馆藏文物全部采用封闭式管理,有专职人员负责文物养护工作,定期投放防蛀药品,定期通风。馆内配有专职保安,并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对所有建筑和馆藏文物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保证了古建筑和馆藏文物的安全。该馆由文物陈列、文物保护、业务研究、事业管理、公共服务、辅助设施六部分组成,其功能完备、设施先进,采用多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实施管理。具有严密的防火、防盗保安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和。
古建修缮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自1997年作为旅游景点以来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维修复建。
第一次,1997年,王府中学和旗人民政府投资将王府中学从府内迁出,恢复了4000余延长米围墙,恢复建筑了府前广场。
第二次,2002—2004年,府第、前庭维修,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三级财政拨款,由内蒙古文物古建筑技术中心勘察设计。
第三次,2004—2005年,王府生活区复建,包括碾房、磨坊、酒坊、马厩、仓廪、古井等建筑。
第四次,2005年,王府东跨院复建,包括消防等工程。
文化活动
学术研究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立足于本馆历史遗迹的研究发掘,并就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该馆业务人员参加了相关的学术团体,在考古学、蒙古族民俗文化、清代建筑研究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果。馆内专业人员参与编写了多部专业书籍。
重要活动
2002年9月—12月,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接待专家学者及游客达2万余人次,并且成功地接待了中央和自治区领导100余人次。
相关历史
据相关资料记载,喀喇沁旗王的远祖是成吉思汗的功臣者勒蔑(济拉玛),属兀良哈部,他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立下过汗马功劳,曾三次救过成吉思汗的命。成吉思汗赐他九次犯罪而不罚,并封为第九位千户那颜。由于他们父辈即是挚友,成吉思汗又把者勒篾当兄弟看待,并把女儿嫁给者勒篾之子吉伯格,享有“塔布囊”的称号,即驸马。元朝建立后,驸马吉伯格的后代受封故契丹大宁之地,赐“诺颜”号,部名曰“喀喇沁”。“喀喇沁”汉译为“守卫者”的意思。其后,传至者勒篾的第十四代苏布地,他统领喀喇沁部在天聪二年归附了皇太极。在苏布地的帮助下,皇太极征服了漠南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地区蒙古各部先后归附清朝。清天聪九年(1635年),苏布地之子固鲁思奇布授札萨克,为喀喇沁右翼旗第一代王爷。第一代王爷和第二代王爷图巴色棱都居住在今辽宁喀左、建平,到第三代王爷班达尔沙才迁到喀喇沁旗龙山,清康熙九年(1670年)又从龙山迁到现王爷府。后又经历十二代,传至。之所以在这里建王府,一是当时的锡伯河川草深林密,气候宜人,景色秀丽,环境优雅;二是这里前有十八罗汉山,以王府为中心上有九座山,下有九座山,后面又有印台山,所谓风水好,符合当时王公贵族的心理。门外广场的塑像就是喀喇沁第十二代王爷贡桑诺尔布亲王。贡王,字乐亭,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2年),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27岁时接任王位,任喀喇沁右旗札萨克和卓索图盟协理盟长。
是最后一代王爷,也是政绩较突出和开明的王爷。他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才思敏捷,通晓汉满蒙藏多种文字,还擅长诗词书画,骑射拳脚。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他的父亲旺都特那穆济勒病逝,翌年春,贡桑诺尔布进京正式承袭喀喇沁王的职爵。之后,对其父亲时代的弊政进行改革,将旗民的无限徭役改为定额制,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此基础上,他致力改革,推行新政,兴办教育,兴办实业,训练军队,创出了内蒙古地区“五个第一”。第一个办学堂——崇正学堂。办教育是贡王实施新政的第一步。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在王府西院首创了崇正学堂,招收旗内30多名适龄儿童免费入学,并亲自担任校长。王府中学的前身就是崇正文学堂,至今已有100年的校龄,培养弟子数万,他们分布在祖国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第一个办女学堂——。光绪三十年,贡王去日本考察,受到了当时日本首相大隈伯爵的接待,并在日本参观了“”,看到了日本“”以后强盛起来的主要原因,是科学教育水平高;而蒙古落后,在于教育落后的现实。日本之行对贡王触动很大,回国后,他又办起了毓正女学堂和。并且聘请日本女老师河原操子任教,讲授蒙、汉、日三种语文和各种家务学科。在守正武学堂内学习军事、训练军队,以保护地方安全。第一个派留学生。为了提高教育水平,培养人才,贡王又第一个派留学生。从各学堂抽出骨干,去国内天津、北京、上海和国外求学深造。第一个办报纸。为了提高旗民的素质,了解蒙古内外的情况,贡王又第一个办起了内蒙古最早的石版印刷的报纸——“婴报”,创办了报馆。第一个办邮电。贡王在蒙古地区第一个办起了邮电,他亲自指挥放树架线,架通了喀喇沁——围场的电话线路。这些都是内蒙古首创,称之为蒙古地区“五个第一”。也就是这五个第一,打开了喀喇沁旗封闭的大门,使喀喇沁旗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在农业发展上,进行农作物增产试验,讲科学种田,并从浙江用火轮运桑苗数万株到北京,再用驼马运回本地,大面积种植,养蚕织布,现仍存有当时留下的桑树四棵。在工业发展上,贡王开设了织布、染色、造绒毡、肥皂、蜡染五座工厂,发展地方工业,安置劳力,减少吃闲饭的旗民。在商业发展上,建起了“三义洋行”,广招天津北京等地客商来经商,当时市场繁荣,一片昌盛景象,素有“小北京”之称。贡王推行的这些新政和经济的发展,在赤峰地区都是他人未曾创建的事业,对喀喇沁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贡王也因此在喀喇沁旗及至蒙古地区的声望越来越高。贡王有如此先进的思想、勇于开拓的意识,其思想根源在于他在京供职时,和进步人士吴绶卿、梁启超、吴昌硕、严复等进步的民主人士密切交往,受他们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和孙中山先生的往来,奠定了他思想进步的基础。
据台湾国史馆出版的《》第166页记载:民国元年(1912年)8月25日下午三时在北京湖广会馆,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组成国民党,史称“五党共和”,召开选举国民党理事代表大会。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王宠惠、贡桑诺尔布、王人文、王芝祥、吴景濂、张凤翙九人以不同的票数当选国民党理事,后来孙中山被推选为理事长。贡桑诺尔布以唯一的蒙藏代表当选,成为第一届国民党九理事之一。而后,多次与孙中山出席国民党各种重要会议,及时向世界阐述中华民国的民族政策,贡桑诺尔布是史料记载最早的少数民族国民党创始人之一。正当建党伊始,袁世凯窃取政权,孙中山顾全大局让位于袁世凯,因贡桑诺尔布亲历了戊戌变法毁于袁世凯的后果,又看到好友梁启超、吴昌硕、严复被袁世凯排斥的遭遇,他不支持袁,回到喀喇沁王府,最早提出了“蒙汉民族团结自治”的口号,深受蒙汉民族的欢迎,并在热河省部分地区实践。这一活动被热河都督熊希领探知密报袁世凯,袁世凯慑于贡王在蒙古地区的威望,于民国八年(1919年)9月9日严令调贡王进京,任蒙藏事务局总裁之职,开始了他在北洋政府12年的政治生涯。任职期间,贡王曾多次劝阻外蒙古和西藏的独立活动,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做出过贡献。民国二十年(1931年)贡王因脑溢血死于京城,时年59岁,死后葬于辽宁建平王子坟。
喀喇沁王是内蒙古地区24王之首,享有御前行走待遇,他是品级最高的加授亲王,和李鸿章平起平坐。
所获荣誉
2005年12月,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06年4月,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被评为56个最具民族特色的旅游风景区。
2007年1月,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被评为“内蒙古十大历史名胜”。
2009年,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1年,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被列为中国景区协会会员单位。
机构设置
参观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