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县
地名由来:西汉始设范县,以范武子姓氏为名;另说周定王封晋大夫士会于此设范邑,因名;又说以南临范水得。
2023年3月,范县被确定为2023届河南省文明城市(拟保留的河南省文明城市)。
2022年5月,河南省教育厅确定范县为河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认定范县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1年8月,国家商务部公布了2021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范县名列其中。
2021年7月,水利部公布范县为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范县人口数量为44.78万人,位列濮阳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位,位列河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第105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205位。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范县位列第340名。
+查看更多范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范县地处河南省东北部、豫鲁两省交界处,南依黄河,北枕金堤,区位优势独特,是衔接融合环渤海经济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黄河、金堤河横贯县境,沿黄线长达47公里。
西汉初置县,因范水穿城而过得名,迄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是范姓、顾姓、秦姓、姚姓的起源地。古代晋楚“城濮之战”、齐魏“孙庞斗智”、“二十四孝”中的“孝感动天”“子路负米”“芦衣顺母”“恣蚊饱血”等均发生在这里,现有丹朱遗址、闵子骞墓、范武子墓等文化古迹。“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此任县令五载,留下“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千古佳句。范县先后开展板桥文化艺术节暨荷花节等系列活动,制作电视专题片《清风板桥》、拍摄46集电视剧《糊涂县令郑板桥》,板桥古镇建成投用,被命名为“河南省郑板桥文化之乡”。
范县是革命老区,1927年就有了党的活动,1932年建立了范县最早的党组织——范县特支干事会和范朝濮联立乡师党支部。抗日战争时期,范县是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机关驻地,邓小平、刘伯承、段君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留下光辉足迹,被誉为华北“小延安”。战争年代,范县人民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参军参战,英勇杀敌,踊跃支前,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范县)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白衣阁)革命旧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范县1987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贫困县,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2年被确定为河南省“三山一滩”脱贫攻坚主战场。2020年2月26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范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正式脱贫摘帽。范县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河南省文明城市、河南省郑板桥文化之乡、河南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等荣誉。
(adsbygoogle =window.adsbygoogle ||[]).push({});
历史沿革:
夏为昆吾地。
商称顾国。
周为廪丘,分属齐、鲁、卫三国。
春秋为晋邑。
秦属东郡,在此设亭,称秦亭。
汉初设范县。
三国属魏。
晋属东平国。
南北朝属北魏东平郡。
北齐县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县,属济州。
唐武德二年(619)以县置范州,五年(622)州废,县属齐州。
贞观八年(634)改属濮州。
宋、金、元、明属濮州。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圮于河,县治由旧城迁至今山东莘县古城。
清属曹州府。
1914年属东昌道。
1926年属曹濮道。
1928年属山东省。
1936年属聊城行政督察专区。
1939年属冀鲁豫边区。
1940年属鲁西行署。
1941年属冀鲁豫行署。
1949年属平原省濮阳专区。
1952年属山东省聊城专区。
1956年濮县、观朝县撤销,濮县的全域和观朝县南部区域划入范县,范县的甘草堌堆乡划入寿张县。
1958年莘县撤销,除王奉、燕店两个区外,余全部并入范县。
1961年复设莘县。
1964年范县、寿张两县金堤以南地区划入河南省,属安阳专区。
1968年属安阳地区。
1974年析侯庙、马楼、打渔陈、夹河、台前、吴坝、清水河等7个公社设立范县台前办事处(县级,后称台前办事处),成今境。
1983年属濮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