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洛镇
打洛镇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境西南部,东和东南接布朗山乡,西南和西部与缅甸接壤,西北与西定乡毗邻,北连勐遮镇,东北接勐混镇,国境线长36.5公里。镇政府驻地距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勐拉县城、景栋、泰国米赛、清迈、曼谷分别有3公里、80公里、246公里、500公里、1250公里,是中国通向东南亚国家距离最近的内陆口岸和最便捷的通道。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
打洛镇境内海拔最高点在北部的邦南后山,海拔2175米,最低点在东南部的抚盐河与南览河交汇处,海拔598米。镇政府驻地海拔630米。其镇为群山环抱的低中山丘陵地带,中间为宽谷盆地,地势西北高。境内山坝相连,打洛、勐板两个坝子位于镇境内中部,坝子四周群山环抱,山峦连绵起伏,山脉呈北向南,西北有曼景山、广克允山、广哇山,东南有广曼卡山、广部贺山等。境内海拔最高点在北部的邦南后山,海拔2175米,最低点在东南部的抚盐河与南览河交汇处,海拔598米。
气候条件
北热带气候
土地资源
截至2010年,打洛镇有耕地面积22172亩。其中水田14308亩,旱地7864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83亩,果用瓜播种面积5124亩,其中西瓜种植面积4995亩;香蕉种植面积11791亩。全镇有林地面积290729.49万亩,其中橡胶面积86303亩,开割33028亩,经济林果地面积70445亩,茶园种植面积8900亩,采茶2801亩。有水面面积1623.1亩,其中:养殖面积462亩。有荒山荒地面积13226亩。
人文历史
历史发展
打洛,系傣语地名,意为不同民族共居的渡口。原为一土司地,明隆庆四年(1570),设十二版纳时,景洛(打洛)、勐满、勐昂、朗妄、勐康为一版纳,称“康洛满”。
民国二年(1913年),隶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第三区行政分局。
民国十六年(1927年),设县时,隶佛海县。
1950年,设区,称板洛区,辖打洛、勐板,隶佛海县。
1953年,建自治区重划十二版纳时隶版纳勐混。
1963年,从勐混区划出设镇,称打洛镇,隶勐海县。
1968年,更名为“五七”公社。
1973年,更名为打洛公社。
1982年,更名为打洛公社管委会。
1984年,更名为打洛区。
1987年9月,更名为打洛镇。
主要景点
独树成林
独树成林位于省打洛镇的开发区内,这株成林独树,株高达28米,树龄在200年以上,属热带、亚热带的大叶榕。该树主干中部平生的众多气生根,顺树而下,相互交缠,盘于根部。左右两侧的主枝上,有32条大小不等的气生根垂直而下,扎入泥土,形成根部相连的丛生状支柱根,塑造出一树多干的成林景致。
打洛森林公园
打洛森林公园,依山傍水,原始森林密布,自然风景优美,民族风情浓郁,边界异国情调独特。公园内主要景观景点有热带原始森林、独树成林、密林瞭望塔、森林动物园、橡胶园、热带果园、情人谷、中国远征军战斗遗址、国境线探秘、边界展览馆等。
打洛口岸
打洛自古就是中国通往东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之一。在民国年间,中国的茶商将“普洱茶”通过这里销往缅甸、泰国、印度等国,打洛口岸是通往缅甸的重要关闸。
勐景来
打洛镇的中国一侧,有一座边境村寨——勐景来,人称“中缅第一寨”。寨子中绝大多数是中国的傣族,有少数缅甸的掸族,两个民族和睦相处,其情融融,虽然名称不同,但语言相通,习俗相同,实际上是一个民族,只是两国的名称不同。寨口的有两棵20多米高的大榕树,被村民称为“情侣树”,树龄有2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