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庄村

联合创作 · 2023-08-13 18:26

相传,宋哲宗元符二年(1100年)左右,落难于轵地东南丘岭的汴梁人彭姓风水先生,相中了一处三面环岭、中间平川的风水宝地,便与其弟凿窑建房,垦荒种地,并以姓氏立村名“彭庄”。自此,彭姓家族兴旺,有子孙官至户部尚书。后因奸臣暗算,遭朝廷满门抄斩,彭姓绝迹,村庄空存。约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张姓由山西沁州(今长治市沁县)迁入,繁衍生息,发展壮大,村用原名。近代,陆续落户申、王、许、刘等姓氏,共组彭庄。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背坡、柏林、彭庄3村保,治所设背坡,乡公所驻郭庄。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济源县区划乡镇,钟翁镇驻彭庄。1945年解放后,彭庄隶属二区。1958年,轵城人民公社成立,彭庄、柏林、背坡统称为背坡大队。1964年分治,成为独立的行政单位,沿用至今。

彭庄村位处轵城镇政府驻地东南部12公里之丘岭地带。东、南、西三方分别与孟州市槐树乡龙台村、汤沟村和岩山村相邻,北和背坡村的叶圪套庄接壤。辖大村、沟东、沟西等3个自然村,7个居民组,298户,1200多人。村域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37亩。

彭庄人世代遵循耕读传家之祖训。建国前,以私塾兴学,教化子孙。1953年成立小学,设1——4年级,采用复式教育,校址张姓祠堂。1960年以后,小学改为6年制,周边村庄背坡、柏林以及孟县杨毛庄、汤沟等学生慕名而来,规模渐大,增盖教室3间。1965年,继续扩建学校,另盖校舍12间。1969年,教师归队,小学增设初中班,大队部搬迁,3间房屋用作教室,并借用邻近民房4间。1979年,初中3年制,又盖教室9间,初中与小学分离。1991年,济源市掀起集资办学高潮。彭庄党员、干部带头筹资,群众每户捐资40余元,新建教学楼两层10间、办公楼两层5间,绿化、美化“花园式学校”。1992年,焦作市政府授予彭庄村“集资办学先进村”称号。时光流逝,湮没不了彭庄尊师重教的历史。岁月变迁,永载后世的是彭庄教育辉煌的历程。

彭庄村土地零碎,高低起伏。雨季洼地成涝,高地缺墒。农业合作化时期,大道小路,田边地头,水窑水窖星罗棋布,蓄雨积雪,聊解“旱魔”之围。1969年,“引沁济蟒渠”全县贯通,“幸福水”流到彭庄,部分田地得以灌溉。上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运动蓬勃开展。彭庄人吃着红薯、玉米馍,披星平沟,戴月垫地,大力兴建水利。1979年,全村自流灌溉田1300亩,提灌田200余亩,过去二、三百斤的亩产小麦提高到700多斤。彭庄获得了“济源市农业学大寨先进村”称号。

清朝末年,彭庄发展私人油房三、五户,合作化时归集体所有。20世纪六十年代初,后胡同、大乙脑等生产队开豆腐坊和红薯粉条坊。1970年,彭庄人利用沟底芦苇,编席卖席。1972年,建砖瓦窑。1974年,办起酒厂,成立建筑队。村办企业虽小,却办得红红火火。1986年,彭庄村栽植苹果树500余亩,果实外销内售,供不应求,207国道边摊位林立。1990年12月,获得济源市政府表彰,被誉为“轵城镇苹果专业村”称号,济源市电视台为此作专题报道,并制作节目,广泛宣传。2000年以后,彭庄大兴养殖业,先后发展养猪、养鸡专业户百余家,其中年出栏千头以上的30户。2009年,济源市农村实用技术拔尖人才张自红,承包土地60余亩,植核桃,养肉鸡,形成科技庄园,引领一村以种植扶贫。

彭庄村沟深壑大,出门爬坡,进村翻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沟东、沟西相继搬迁。1993年,村里规划街道,就路建房。户连户,房挨房,整齐划一。1997年,彭庄人挖岭开道,过沟起坝。历时两年,修成底宽50米、路宽23米的双行水泥大道,树起了济源市农村修路史上的丰碑。2012年,彭庄通往龙台1000米长的千年古道硬化。2015年,彭庄村连结各居民组的总长3200余米的大街小巷硬化。千年坎坷路,今朝变坦途。彭庄村海拔700米,自古吃水如油。1993年,按人集资,打深井、建水塔、铺管道,结束辘轳打水的历史。轵城镇政府立碑纪念:轵城镇以工代赈人畜吃水工程第一号。2011年以后,政府支助饮水工程建设,彭庄3个自然村各打120米深井一眼,铺设管道3000余米,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百分之百。

彭庄村附近有济源黄河三峡、济源王屋山风景区、五龙口、银河峡、双房村乡村旅游景区、王庄村乡村旅游景区等旅游景点,有济源冬凌草、济源核桃、天坛砚、寺郎腰大葱、济源盘砚、济源玉皇李等特产,有愚公移山传说、邵原神话群、开封夜市、灯彩(汴京灯笼张)、撂石锁等民俗文化。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