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民宅

共 1837字,需浏览 4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清光绪四年(1878),杨氏民宅开始建设。
清光绪十六年(1890),杨氏民宅落成,前后用了12年,后来雕刻神龛等用了3年,于是就有工期15年之说。田坝大院居住了杨家四代人。
民国十七年(1928年),杨氏民宅成为四川的“双江起义”遗址。解放后,这处大院被收为国有,是解放军某部的营房。上世纪80年代初,部队搬走后,是当时双江镇上的派出所与教办在使用。
1986年,杨氏民宅评为潼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县文管所接管。
1998年3月,杨氏民宅当时在红岩魂巡回展览落户双江,才得以将大院内的单位彻底完成搬迁,并对外开放,供群众参观。
2000年,国家拨专款修复。
2009年5月,杨氏民宅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建筑布局

综述

杨氏民宅大院平面建筑呈内向长方形,横列四大单元房舍,进深跨院成四合大院。首列中为正方形天井,左右对称各有一小天井,二三列为两个横向长方形大天井庭院,轴线居中,九大门通透幽深,两厢对称,后列房含除堂屋、厢房外,还有两耳楼成对特阁,俗称“小姐楼”。
阁侧地面各置小花园,遍植腊梅、葡萄、黄桷兰等珍贵花本,四季飘香,形成阁中有园,园中有阁的微缩自然最观。按照“尊卑分等,贵贱分级,内外有别”的封建礼制格局,-道高高的风火墙外,一排独立的“长工院”和厨房,与院内分离开来。如关上各列大门,便单列锁闭,形成各自的深田小院,若开启各列大门,则各列房舍又串连相通,构成院里有院、门中套门的规整而紧凑的格局。
整个大院有大小门108扇,房屋厅堂51间,漏窗300余堵,其中尤以门楣、门帘雕饰最为精美,堂屋前两立柱的斜撑、悬瓜分别镂刻有“双狮解带”、“双狮戏绣球”。杨氏民宅从设计到建造都具有学术价值和文化品位,被誉为“清代民居博物馆”。

展厅

临时陈列
1998年《红岩魂革命烈士斗争史实展览》。
2000年《潼南民俗文物展览》。
杨氏民宅展厅展品

藏馆文物

综述

杨氏民宅藏品主要来源于征集、接受捐赠。藏品类别有瓷器、陶器、木器、石器、铁器等。截至2019年,杨氏民宅藏品共计有228件/套。

重要藏品

杨氏民宅重有要藏品杨氏民居后花园发掘出的“杨氏祖墓”墓砖、杨氏民宅内展览的古钟。
藏品

文化活动

宣传教育
杨氏民宅编辑出版有(书刊)《伟人故里》(张盈,2007年)。影视片有《凌汤圆》、《故乡的足迹》、《乡村大世界》。

所获荣誉

1992年,杨氏民宅被公布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杨氏民宅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杨氏民宅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发[2006]19号)。
2008年,杨氏民宅被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机构设置

历任馆长
姜效云、李洋述。米勇、张盈、姜玉东、周玲。
单位性质
杨氏民宅是国有事业单位。
经济来源
杨氏民宅主要由政府财政全额拨款。
机构设置
杨氏民宅管理所所长1人,分管文物及安全的副所长1人,分管接待讲解副所长1人。
人员编制
杨氏民宅管理人员5人,解说人员2人。
观众服务项目
杨氏民宅常年提供民俗展览、民俗活动场馆及讲解服务。
观众接待
杨氏民宅年均观众数40万人次。

参观信息

场馆地址
杨氏民宅位于氏民宅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北街85号。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