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CASIC

联合创作 · 2023-09-28 11:32

中国航天科工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以商业航天、工业互联网、智慧产业等为重点支柱业务,旗下运营航天云网为国内首个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弹道导弹武器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航天科工)是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航天强国建设和国防武器装备建设的主力军,中国工业信息化发展的领军企业。经过60多年的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拼搏奉献,现已发展成为一家战略性、高科技、创新型中央骨干企业,跻身世界500强。

中国航天科工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第七机械工业部(1981年9月第八机械工业部并入)、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1999年7月,成立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2001年7月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2017年11月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北京,现辖属23家二级企业,控股7家上市公司,企事业单位500余户,分布于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等有关国家和地区。

中国航天科工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核心价值观,牢记“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企业使命,坚决履行强军首责,坚持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防务装备产业、航天产业、信息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现代服务业”五大主业板块核心竞争力。

经过多年励精图治,中国航天科工现拥有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已建立起完整的空天防御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弹道导弹武器系统研制生产体系;武器装备整体水平国内领先,部分专业技术和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航天科工构建了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航天产业自主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自主创新研制的数十项技术产品护航“神舟”飞天、“天宫”对接、“嫦娥”探月、“北斗”组网、“天问”探火、“空间站”建造,有力保障了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任务的圆满完成。大力推进实施民用航天、商业航天项目,促进快舟火箭系列化、型谱化发展;成功发射天鲲一号卫星、低轨宽带通信技术验证星、行云二号01/02星并实现在轨稳定运行,航天器平台研制、星座系统建设能力逐步增强,积极拓展以北斗应用为代表的卫星通信、导航、遥感应用,卫星应用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中国航天科工在着力夯实航天防务基业的同时,做强做优做大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三大支柱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谋划布局未来产业。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助力网络强国建设,以航天系统工程优势服务于国家信息安全和经济安全;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全方位深度融合,为全球制造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服务;智慧产业面向政府、行业和企业应用需求,构建智慧系统平台,打造各类专业应用,助力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安保科技、水下特种火炬、系列气象装备助力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简约、安全、精彩”。

激光装备实现全产业链布局;工业基础件支撑国家推动产业基础现代化;人工智能装备、智能移动装备绽放异彩;移动方舱医院、生物检测站、应急救援装备大显神通,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端能源装备、电力装备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新材料、环保装备、增材制造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有力推动行业发展变革。

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和能力优势,体现军工技术服务溢出效应,围绕主责主业创新发展国际化服务、工程服务、科技服务、生产性服务,促进集团公司现代化服务业体系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

中国航天科工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和合作共赢理念,携手国际合作伙伴,在亚洲、非洲、欧洲的多个国家实施一系列国际化经营项目,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贡献着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智慧”、“航天方案”和“航天力量”。

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中国航天科工秉承“求实、创新、协同、奉献”的企业精神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连续多年荣获央企“业绩优秀企业奖”、“科技创新优秀企业奖”,经营业绩考核位列央企A级。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