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正茂

联合创作 · 2023-10-25 12:01

正德八年(1513年)六月初四,殷正茂出生于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上里。据《新安名族志》记载,歙县殷氏的始迁祖是南宋末年的殷恂,初居于麒麟(《新安名族志》作“琪琳”,位于今江苏丹阳一带),上有两兄长:殷性、殷恒。据殷正茂在《皖桐殷氏宗谱·上里殷氏里居考》中自述:“细三公(谓殷恂)因时兵乱,以润冲繁不可居,欲挽二兄远避不克,乃遂独往新安,复依戚好周镇抚(维)而居,寻奠基上里,是为上里分。”德佑元年(1275年),殷恂以部校的身份领兵随贾似道从临安出发前往芜湖御敌,大败。殷恂循原路退至歙县,遂定居于县城南门。其后几代在地方上名望颇隆。但到了十世孙殷正茂时,殷氏家族已颇为寥落了。殷正茂少时聪颖,由祖母胡氏养育成人。据《麒麟殷氏家乘·石汀公行略》记述:殷正茂幼年好学,并且极为孝顺,他将二叔视作自己父亲一样孝养,受到众人的赞扬。其父殷鐄,早岁迫于生计,经商于淮扬、吴越间,并没有获得多少收益。他常写信给殷正茂,叮嘱他刻苦读书,并告诫他:“殷家向来敦崇诗礼,你要秉承先人之训,不可堕落。何况想立身行己、显亲扬名,舍弃诗书是无法实现的!”每次回家,必然监督孩子学习。有空就对殷正茂说:“殷氏世敦诗礼,尔小子其奋于儒,无陨前闻!”嘉靖甲午岁(1534年),殷正茂补邑学弟子员,父亲殷鐄闻讯后,即从淮扬返乡了,从此不再客游经商。对殷正茂说:“衿佩之外,予不遑他,望汝惟无玷足矣!”(见明·金达《勅封兵科左给事中东厓公行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已经三十五岁的殷正茂,苦读群经多年,终于高中进士,这给业已衰落许久的殷氏家族带来了新的希望。据《嘉靖二十六年进士登科录》记载:“殷正茂,贯直隶徽州府歙县,民籍,国子生。治《春秋》。字养实,行二,年三十五,六月初四日生。曾祖文清,祖頫,父鐄,母吴氏,继母程氏。重庆下。弟正芳、正华、正莳、正莅。娶庄氏。应天府乡试第三十五名,会试第一百三十名。”由于名次靠前,不久由行人之职升为兵科给事中。任内公正无私,多次指出官府中的不法行为,并报奏朝廷,使许多官府中不法之人胆寒。公正办理案件,使许多受冤之人得到清白。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殷正茂弹劾罢免南京刑部侍郎沈应龙。按品级,给事中只不过是从七品的小官,但由于有“言官”和侍从之臣的特殊身份,负有钞发章疏、稽查违误之责,可以对高级官员进行监督弹劾,地位实际上比较显赫。殷正茂以不畏权贵、正直敢言的形象在朝廷中头角初露,引起内阁的注意。当时,京营多虚冒之事。提督平江伯陈圭与严嵩家连姻,时人对其不敢过问。殷正茂巡视京营,弹劾了陈圭诸多不法之事,严嵩父子及诸勋贵皆衔之。明世宗事斋醮,殷正茂率同官劝谏,忤怒了皇帝,将被处以廷杖,阙下会赦得免。不久被外放为广西按察司副使,历任广西、云南、湖广兵备副使,再迁江西按察使。隆庆初年(1567年),广西古田僮族(即壮族)韦银豹、黄朝猛反抗明廷。韦银豹的父亲韦朝威,自弘治年间在三厄打败明军,杀死副总兵马俊、参议马铉;正德年间曾参与攻陷洛容。嘉靖年间,韦银豹和黄朝猛劫杀参政黎民衷,提督侍郎吴桂芳派遣典史廖元招降他们。升任廖元为主簿以防守,而韦银豹数次反降。隆庆三年(1569年)冬,朝廷商议决定征剿韦银豹等人,升任殷正茂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据《粤西丛载·殷正茂》引《国朝典汇》记载:“隆庆三年十一月,以江西按察使殷正茂为佥都御史,巡抚广西。先是广西以总督兼巡抚,后以广东未宁,而广西古田之变寻起,势不能专制,于是议者皆言,宜设专官督理军饷。兵部以为请。诏吏部举堪任者,以正茂为之。”殷正茂与提督李迁调土、汉兵十四万,命总兵俞大猷为将,先夺牛河、三厄等险要之地,诸军连克东山凤凰寨,直逼潮水。廖元引诱僮族人斩杀黄朝猛。韦银豹走投无路,命其同党斩了一个貌似他的人头献给明军。明军“征剿”捷还,殷正茂升任兵部右侍郎,巡抚如故。改古田为永宁州,设置副使、参将镇守。不久,佥事金柱捕获韦银豹,殷正茂因自请罪而未被追究。

隆庆四年(1570年) ,南京湖广道御史陈堂提议“今督臣殷正茂才望可倚重,皇上以任度者(这里是援引唐代裴度平淮西之事)任正茂,则正茂必能以度之讨淮西者自任,贼不足平矣。”虽一些大臣表示反对,但内阁重臣张居正也认为只有殷正茂才能稳定广东局势,乃力排众议,主张任他为两广总督。这样,隆庆五年(1571年)九月,古田瑶人作乱,内阁首辅高拱任用殷正茂代替李迁提督两广军务,并说殷正茂虽然贪财,但可以成事(按,明人对殷正茂的评价呈现两极化现象。一些人坚定赞许他清廉正直,另一些人则抨击他钻刺贪虐,各执一词,未知孰是。由于殷正茂深受张居正器重,随着万历亲政后对张居正的否定,张居正生前举荐之人多遭罢斥,恶语中伤时亦有之。故其真实情况尚有待进一步考证)。殷正茂以广西巡抚身份代行提督两广军务,开始了他与倭寇周旋厮杀的人生历程。殷正茂到任不到一个月,倭寇就进犯广东的高、雷等州。原先,倭寇较少涉足这一带,明朝官军在此设防也不严密。殷正茂接到报告后,立即督军追击。有人认为倭奴凶狡,人多势众,应和往年一样调土兵围剿。殷正茂说:“势已燃眉,远需何济?况兵贵先声,必须大将亲行。今宜移缓就急,重申赏罚,破之无难。”他建议守巡官划地分守,并迁徙濒海谪戍之民于云南、四川、湖广等内地,以绝倭寇向导。于是檄总兵官张元勋率军赴援,檄佥事李材、许孚远,参政江一麟,副使陈奎、吴一介,参议周鸣埙,分头督集所在官兵,随军作战。殷正茂亲临一线,激发了官军的斗志,不久,就攻克倭巢,俘虏和斩杀1075人,首战告捷。好景不长,隆庆六年(1572年)二月,倭寇分道进犯石城县,杀千户黄隆,又攻陷神电卫城。吴川、阳江、高州、海丰等地也遭到侵扰。作为一省的军事主官,殷正茂深感履职不力,一边上书汇报敌情,一边自我弹劾待罪。幸好兵部以他履新不久未予深究,皇帝也宽慰并勉励道:“殷正茂素有才略,兹初任事,其督率将领司道等官,悉力驱剿,务期荡灭。”甚至特别提出:“其地方机宜,悉听破格整理,敢有梗挠者,奏闻重治。”皇帝的宽容对殷正茂是莫大的鼓励。他迅速整顿军队,重申纪律,四处追剿。闰二月,官军在新宁、高州、雷州,将进犯的倭寇分别击溃,共斩获200余人。五月,倭寇再犯广东广海、新宁、惠来,攻陷电白、锦囊等城,又转入高、雷、廉、琼等州境,所过之处,焚劫杀掳,百姓的生命、财产损失惨重。殷正茂一方面紧急调兵遣将,分头堵剿;另一方面上奏请求从严处分失职的地方军政官员,拢聚人心。电白知县蒋晓、锦囊所千户侯安邦因弃城逃遁,朝廷下命逮捕审讯。此役,官军先后也有不少斩获。再次稳定了广东沿海的形势。

殷正茂在广东御寇的同时,还对当地民众反抗朝廷的活动进行了有力的镇压。隆庆六年(1572年),肇庆恩平十三村的陈金莺,邻邑苔村三巢的罗织清,藤洞九径十寨的黄飞莺,各自发动起义,互通声气。一时地方因之不靖。同时,蓝一清、赖元爵领导畲人又在山险木深的惠州、潮州一带起义,连地八百里,起义军数万。殷正茂忠实地贯彻张居正“今当申严将令,调益生兵,大事芟除,见贼即杀,勿复问其向背”的指示,调整战略,先镇压了三巢、十寨、十三村的起义,再率兵四万进剿蓝一清等。历时三个月苦战,耗饷5.6万多,破据点700余所,俘斩12286名,蓝一清等为首十余人被捕斩于市。(以上俱见《粤大记·山箐聚啸》)殷正茂主持的这些镇压行动,虽然对手不是倭寇,但既能直接稳定明王朝在广东的统治,也便于官军集中军事力量防御倭寇的侵扰。一再保举殷正茂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得知他在广东的这一系列战果后,专门写信给他,鼓励地说:“大功克就,岭表辑宁,朝士大夫始服公之雄略,而信仆知人之明。”不久,殷正茂以功累加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万历二年(1574年)冬,倭寇进犯双鱼所。这是一处临海孤城,难以救援。守御的官兵因近两年未受倭寇侵扰,守备松弛,倭寇骤然攻至城下,慌乱一团,失去坚守信心,城池被倭寇攻破。殷正茂得报,大为震怒,下令处分总兵等官员,命其戴罪立功,又紧急调集援兵,分路会剿。殷正茂预计:倭寇海上无船接应,官军会攻双鱼,倭寇势必向内陆逃窜,而儒峒是其必经之地,在此设下埋伏,定可以逸待劳,大获全胜。乃令总兵官张元勋依计而行,倭寇果然中计。此役官军擒杀倭寇812人,解救被掳民众61人,缴获武器、马匹无数。不久,殷正茂又亲率官军在电白剿倭1000余人,有效地维护了两广的安定局面。万历三年(1575年),殷正茂改授南京户部尚书,以凌云翼接替殷正茂的原职。次年改任北京户部尚书。 从此告别了在一线抗倭的生涯。升户部尚书后,殷正茂力劝万历皇帝大婚不应浪费,节省了四百八十万钱,用以救济灾民。万历六年(1578年),殷正茂辞官回乡。万历九年(1581年),朝廷再度起用殷正茂为南京刑部尚书。

张居正去世后第二年(1583年),御史张应诏弹劾殷正茂、陈瑞二人,称刑部尚书殷正茂曾以二座金盘种植珊瑚贿赂张居正,又用金珠、翡翠、象牙馈送冯保及张居正家人游七。殷正茂上疏自辨,请告,许之。万历二十年十二月十五日(1593年1月17日),殷正茂去世。据《麒麟殷氏家乘·石汀公行略》记述:殷正茂逝世前几天,坐在书房门前,抬头望见大星坠落东南方,光亮非常,隆隆作响。过了七天便去世了。时年八十岁。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