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思谦

联合创作 · 2023-10-25 10:19

韦思谦的祖先自雍州杜陵(今西安杜陵)南迁,客居襄阳(今湖北襄阳),后又迁徙到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八岁时母亲去世,因孝顺而出名。考中进士后,多次升任后做到了应城令,一年后参加选考。韦思谦在任上,因为政绩考核为末等,依照过去的制度,这类情况大多不能晋升。吏部尚书高季辅却提拔他做监察御史,因此出名。他曾经对人说:“御史走出国都,如果不能动摇一方,震慑州县,就是失职。”

公元650年(永徽元年)十月,中书令褚遂良低价购买中书省翻译官的田地,大理少卿张睿册认为其无罪。韦思谦上书弹劾此事,降褚遂良为同州刺史、张睿册为循州刺史。等到褚遂良官复中书令,韦思谦被降职为清水县令。左肃机皇甫公义任检校沛王府长史,提拔韦思谦任同府仓曹,后多次升迁,任右司郎中。

公元682年(永淳元年),历任尚书左丞、御史大夫。唐高宗认为他很有才能,每次召他进宫谈话,即时十分疲惫,也要身子靠着殿前的栏杆,说上好几个时辰才结束。案情不明、证据不充分、一时难于判决的案件,繁杂的事务,每次都要他参与裁决。当时武候将军田仁会与侍御史张仁祎有矛盾,捏造罪名诬陷张仁祎。高宗在朝堂上询问张仁祎,张仁祎十分害怕,回答的语无伦次。韦思谦上前说:"臣与张仁祎曾是同僚,相当了解这件事的缘由。张仁祎为人懦弱而不能为自己申辩。如果田仁会迷惑圣上的视听,使张仁祎不正常地获罪,那就是为臣事君不尽心了。请让二人为此事对证。”他言辞流利,含义鲜明畅达,高宗非常赞同。

韦思谦在御史台任职,每次见到王公,从不行跪拜礼。有人劝他 ,他回答说:“雕、鹗、鹰、鹯,怎能与众禽为伴?为何要行跪拜礼来亲近他们?况且身为谏官,本来就应独立。”他刚任左丞时,上奏说:“陛下为各部门选择人才,没有合适的人选就空缺不授。现在您不吝惜好的锦缎,让我来裁制它(言下的意思就是把好的职位拿给他充任),这是陛下知臣之深,也是臣尽命以报的时候。”他在任上整顿制订法纲,朝廷肃然。

683年(弘道元年),唐高宗驾崩,太子李哲继位为唐中宗,武则天以太后摄政,掌握实权。

684年(嗣圣元年),中宗意图独立执政,武后将他废黜,改立皇弟豫王李旦为唐睿宗,进一步掌握权柄。九月,武后侄武承嗣、武三思屡劝武后寻事诛杀皇室近支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等以绝宗室之望,韦思谦和中书侍郎刘祎之都因害怕,唯唯诺诺不说话,只有中书令裴炎坚持力争以为不可。后转任宗正卿,恰逢改换官名,改任司属卿。武则天又分别设置左右肃政台,任命韦思谦为右肃政大夫。大夫过去和御史行对等之礼,惟独韦思谦坐着接受对方的拜见。有人为此提出意见,韦思谦说:“朝廷班列,本有等级差别,为何无原则地行事呢?”

公元685年(垂拱元年),赐爵博昌县男,升任凤阁鸾台三品。二年,接替苏良嗣任纳言。

公元687年(垂拱三年),上表告老请求辞官,武则天答应了,加授太中大夫。

公元689年(永昌元年),死于家中,追赠幽州都督。

唐德宗年间,韦思谦得以续图凌烟阁。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