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镇

联合创作 · 2023-09-15 08:19

地名由来:相传明代时,璜溪南溪上大溪背至花门楼曾修建水陂一座,规模为宁都北部之最,名叫璜陂。后《毛泽东选集》中把“璜陂”写作“黄陂”。

2022年12月,黄陂镇被确定为2022年江西省生态园林城市(镇)。

2017年4月,黄陂镇被授予“第九届赣州市文明村镇”称号。

2014年7月,黄陂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3年,黄陂镇上榜江西省首批百强中心镇。

黄陂镇位于宁都县西北部,距县城48公里,为“两县七乡镇”区域性中心镇,全镇版图面积204.4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辖16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1个社区,248个村小组。圩镇规划总面积3.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2万。全镇有党员736名,镇(属)党支部22个。机关干部59人(含聘用干部5人,大学生村官2人),其中机关党员38人。村(居)干部90人。黄陂区位优越,交通发达,商贸繁荣,是县域副中心、全市文明乡镇、全省商贸强镇、全省百强中心镇、全国重点镇。

——黄陂是千年古镇。黄陂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境内已有人类居住,自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设置行政机构至今,已有1778年的历史。苏区时期始,黄陂先后四次设区置府,直至1987年改为县辖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黄陂遗留下来的古祠堂,古建筑颇多,其中以山堂宋代古窑址和千年古村杨依最为著名。

——黄陂是苏区摇篮。黄陂是中共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宁都县第一个农村中-支部、第一个基层共青团组织和中共宁都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是一至三次反“围剿”的大本营,决策指挥中心和主战场之一,发生过“黄陂会议”、“黄陂战斗”等重大历史事件。毛泽东同志曾七驻黄陂。并在此挥毫填就了《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这首著名词章。邓小平同志1972年重返黄陂。苏区时期,黄陂人口不足2万,参军参战者达1.2万多人,有名有姓的烈士1314名。诞生了宁都县唯一一个开国中将刘浩天。

——黄陂是状元福地。黄陂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崇文重教之风盛行,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据考证,黄陂历史上中榜进士84名,自唐以来中举62人。代表人物有五代时期文学家、诗人廖匡国、廖融、廖凝,南宋景定年间状元谢元龙(宁都县2个状元之一)等。2005年黄陂藉学生廖海珍以优异成绩折桂全省文科状元,成为自恢复高考以来赣南地区唯一一个全省高考状元。

——黄陂是堪舆圣地。 黄陂是堪舆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堪舆大师、世称“救贫仙人”的杨筠松在唐朝末年从北方辗转迁居黄陂,在此居住25年之久,以为人选择“风水”为业,足迹遍及赣闽粤等省,被尊为江南堪舆界始祖。现今保存完好的黄陂花门楼便是其杰作。海内外风水师中一直流传着“中国地理在江西、江西地理在黄陂”的说法,黄陂也被誉为“中国风水第一镇”。

黄陂中共苏区中央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

中共苏区中央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黄陂镇山堂村瑶上村小组,原为“胡氏家庙”,占地面积1404.5平方米,建筑面积2033.6平方米。胡氏家庙建于清末民初,座南朝北,平面呈

历史沿革:

明清时,属怀德乡。

1949年前夕属璜陂溪乡,1949年后,属第七区(璜陂区)。

1958年10月,撤销区改为璜陂乡,成立红都公社,后改为璜陂公社。

1961年11月,复设璜陂区。

1963年3月,撤销璜陂区,合并为黄陂公社。

1968年10月,增辖钓峰、蔡江乡。

1972年10月,钓峰、蔡江划出,另设公社。

1984年6月,黄陂公社改设黄陂乡。

1987年,设立黄陂镇,得名后沿用至今。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