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镇

联合创作 · 2023-09-16 01:54

地名由来:因辖区位于县城以南,因此得名。

南城镇建制于2005年3月,辖50个行政村,3.8万人,总耕地 南城镇5.7万亩.近年来,南城镇经济发展迅猛,已形成棉纺、织布、油脂加工、农机件加工四大行业特色。现有注册工商业户4260户,限额以上企业46家,其中棉纺企业32家,2006年完成工商税收1380万元,人均纯收入4350元。

-

地理位置

南城镇地处夏津县境南部,北依县城,南与临清市接壤,西连宋楼镇,东接香赵庄镇,总面积52平方公里,308国道、254道省道穿境而过,“村村通”公路遍布全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

风土人情

南城镇人民勤劳善良,民风淳朴,群众经商意识较强,发展欲望较高,形成了乔官屯,地藏寺、姚寨、南王、小殷几个专业村,现在外经商户860户,企业用工达4800余人。

-

经济状况

2006年全镇注册民营企业已发展到了430家,比上年新增85家, 南城镇同比增长21.6%;注册民营业户5800户,比去年新增1000户,同比增长20.8%,注册资金2.8亿元。固定资产达到17.5亿元,同比增长25%。2006年1-6月份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实现工商税收970万元,其中国税710万元,占工商税收的73%,人均277元,同比增长55.7%;实现财政收入101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4%。限额以上企业由2004年的18家发展到31家。上半年,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5亿元,新上和扩建投资过300万以上的企业19处,其中改造老企业5处,新建固定资产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晟达源纺织有限公司、盛兴纺织有限公司、瑞泰纺织有限公司、鸿运电子有限公司、双鸿集团纺织有限公司、瑞鑫保持器厂等。新增棉纺能力7.9万纱锭。新兴电子、化工、建筑建材、机械加工等产业也蓬勃发展。

-

特色产业

夏津县南城镇是棉纺织产业大镇,南城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 南城镇下,抢抓机遇,借势发展,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棉纺织企业做大做强,全镇棉纺织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05年以来,全镇新增棉纺规模24.4万纱锭,完成投资总额17亿元。目前,南城镇已拥有棉纺织企业32家(均为限额以上企业),从业人员7600余人,棉纺规模(纱锭)33万枚,无梭箭杆织机580台,年纺纱能力7.2万吨,年织布能力1600万米,年销售收入17亿元,利税1.5亿元。南城镇双鸿集团棉纺公司,双鸿织布城已成为全县棉纺织龙头企业,年创产值10多亿元,所生产的优质高档棉纱和棉布质量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鑫龙纺织公司,瑞泰纺织公司,瑞昌纺织公司,金驰纺织公司,晟达源纺织公司,众诚纺织公司,众兴纺织公司等棉纺织企业规模日益状大,众诚纺织公司引进瑞士产立达“BT923”汽流纺设备,国际领先,产品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

地方经济

郑保屯镇位于夏津县最西端,漳卫运河东岸,与“中国羊绒之 南城镇都”河北清河县相邻,308国道、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27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2.2万人,耕地4万亩。近几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以增加农民收为核心,以培育壮大羊绒、汽摩配件加工产业为重点,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奋发图强,开创了经济快速发展,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平安稳定,干群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特色产业优势凸显。该镇充分发挥与“中国羊绒之都”河北清河县及该县汽摩配件大市场相邻的区位优势,通过政策推动、协会拉动、典型带动,全镇梳绒机已发展到1500台,从业人员3000多人,年可实现利润3000多万元,加工户扩展到郑保屯、三杨村、柳元庄等十一个村庄,其中邢庄村梳绒机入户率已经超过75%。三杨村汽车、摩托车配件生产企业已发展到20多家,加工户400多户,产品包括汽车刹车轮毂、重型汽车软软管、摩托车软管等十几个品种,年可实现产值1.6亿元,该镇与一汽集团、重汽集团、时风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三杨软管占据了重汽集团60%的市场份额。

历史沿革:

明清时分别属孝南乡、顺化乡。

1912年后属第二区。

1945年9月夏津解放后隶属第一区。

1956年撤区设乡。

1958年撤乡设人民公社,栾庄属城关人民公社,朱庙属香赵庄人民公社。

1965年5月,增设栾庄、朱庙人民公社。

1984年8月,栾庄、朱庙两公社皆改乡。

2000年4月,栾庄乡和朱庙乡同时撤销,并入夏津镇。

2005年1月将夏津镇原栾庄乡和朱庙乡所属村庄划出,组建南城镇。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