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镇

联合创作 · 2023-09-17 01:06

地名由来:板桥镇四面环山,中有一平坝。清同治年间,在此开设集市,因场口两水沟之间搭木板作桥,人称“板桥坝”。“板桥”之名由此得来。

2021年1月,板桥镇入选2020年四川省卫生乡镇(街道)名单。

此地四面环山,中有一平坝。清同治年间,在此开设集市,因场口两水沟之间搭木板作桥,人称“板桥坝”。“板桥”之名由此得来,并沿用至今。

【区位与位置】 位于县境西部,东临永年镇,西连富和乡与宜宾县王场乡,南接李桥镇、福善镇,北与沿滩区联络镇接壤。镇政府驻地板桥坝,距县城22千米。2015年末,辖区面积5715公顷。

【建置沿革】 清置玉正乡板桥团。民国元年(1912年),称板桥镇。民国27年(1938年),更名板桥乡。1951年,分置板桥、永胜、兴隆乡。1955年,合并3乡为板桥乡。1995年,合并板桥、中和、白房3乡为板桥镇。2001年,撤区建制,称板桥镇。2015年末,辖白房、柑竹湾、河坝、红岩、老顶寺、龙乘、千丘、石龙、天台、万民、汪寺、王湾、吴庙、阳坝、张坝等农业行政村15个,板桥社区委员会1个。

【资源与人口】 有县境唯一中型水库——木桥沟水库,库容量2900余万立方米,灌溉面积7500余公顷。另有张坝河等溪流3条,小型水库4座、石河堰17道、山坪塘466口。林地面积1700余公顷,耕地面积2055公顷。其中,田1603公顷。出产红岩坝萝卜、黄花藤梨、石龙村花椒、柑竹湾甜橙等优质农产品。境内交通方便,场镇设有内宜高速路出入口。2015年末,居民户数1.24万户,人口4.2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5万人。

【经济发展】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6.8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5万元。

第一产业 2015年,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甜橙1220公顷、田藕6.2公顷、黄花梨6.5公顷、蔬菜400公顷、花卉苗木16.67公顷。播种粮食面积3167公顷,产量2.1万吨;甜橙挂果面积549公顷,产量1.7万吨;出栏生猪2.81万头、羊2.46万只、兔71.5万只、家禽30.45万只;植树造林种植桉树40公顷,封山育林33.33公顷。

第二产业 2015年,有白酒酿造、竹胶板、机制砖瓦等工业企业24家,产值3.0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产值7790万元、利润1087.1万元。

第三产业 境内有板桥、中和场镇2个。板桥场属县境西部中心集镇,有街道11条、农贸市场4个,鲜肉、蔬菜市场各1个,固定商户1493户、流动商贩1000余人;中和场有农贸市场1个,摊位80个。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亿元。

【社会状况】 村镇建设 2015年,改造板桥场镇危房17户、棚户41户,场镇竣工房屋面积3500平方米,场镇常住人口1.35万人。实施千秋新农村综合体建设项目,修筑道路、水利设施,建成村级活动阵地、幼儿园、文体广场等,面积5600余平方米。改造农村C级、D级危房211户,建造农民集中居住点1个。全镇累计建成农民集中居住点11个,住房779套,占地面积9.49公顷、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

文化体育 民间保留有农时应节、节庆,以及婚嫁、丧葬等传统习俗,春节期间,组织舞龙、耍狮灯等文体活动,川剧座唱、莲花落、花鼓、连萧表演等活动亦受中老年人喜爱。2015年,开放村、社区书屋16个,组队参加宜宾第二届“三江放歌”川滇市县广场舞邀请赛、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等活动;举办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篮球片区赛、趣味运动会等活动15场(次),电影下乡放映180场。

教育 2015年,实施教师公租房、校园扩建等项目,建成教师公租房56套2326平方米。年末,境内有幼儿园(所)12所,在园幼儿1621人;中心完全小学4所、村级小学8所,在校学生4678人,有中小学教师212人。

医疗卫生 2015年,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疫苗8276人(次),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38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4208人。年末,境内有中心卫生院1所,卫生技术人员68人,开放病床101张、有万元以上设备35台。

社会保障 2015年,纳入城镇低保553人、农村低保1440人,供养“五保”人员275人,医疗救助困难群众238人(次),发放救灾救助资金28万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1.37万人,发放6110人基本养老金604.21万元。

【名胜古迹】 境内曾有吴庙、老顶寺、观音寺、万民寺等寺庙4座,新中国成立后,除万民寺改为乡政府驻地外,其余均被拆除。此后,万民寺先后做为粮站、医院,在1960年代终遭拆毁。现今仅保存有建于明代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刘本祠、刘本墓。木桥沟水库景区绿树常青、风光秀丽,是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木桥沟水库大坝 位于红岩村15组,建于1957年。大坝三面环山,占地面积1272平方米,为条石砌筑,平面呈半圆形,横跨山沟。大坝弧长159米、通高48米、底部宽8米,坝顶建人行通道,宽4.7米,两侧设护栏。整个大坝气势挥宏,是新中国成立后县境最大水利工程,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本祠 位于板桥镇冲头村,始建于明代,原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现仅存正堂,面积180余平方米。刘本为板桥人,明代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郎中至贵州按察司副使、进俭都察右都御史,其治狱严谨。在贵州遇重大灾荒之际回川筹粮济荒,深受当地人民称颂。此祠为贵州人民为纪念其功绩所建,正堂建在高0.45米素面台基之上,为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原为土木结构,后改为砖木结构。面阔5开间18.75米,进深9.95米,通高6.2米。该建筑为县境仅存明代建筑之一,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本夫妇墓 位于板桥镇王湾村,为刘本夫妇合墓,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刘本字原之,历任刑部主事郎中至贵州按察司副使、进俭都察右都御史等。其任职期间治狱严谨,深受人民称颂,殁后被封“黑煞神”。该墓作为历史名人墓,现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本祠

刘本祠位于板桥镇冲头村,始建于明代,原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现仅存正堂,面积180余平方米。刘本为板桥人,明代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郎中至贵州按察司副使、进俭都察右都御史,其治狱严谨。在贵州遇

木桥沟水库大坝

木桥沟水库大坝位于红岩村15组,建于1957年。大坝三面环山,占地面积1272平方米,为条石砌筑,平面呈半圆形,横跨山沟。大坝弧长159米、通高48米、底部宽8米,坝顶建人行通道,宽4.7米

刘本夫妇墓

刘本夫妇墓位于板桥镇王湾村,为刘本夫妇合墓,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刘本字原之,历任刑部主事郎中至贵州按察司副使、进俭都察右都御史等。其任职期间治狱严谨,深受人民称颂,殁后被封“黑煞神

历史沿革: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政府颁布保甲法管理,板桥坝保属富顺县玉正乡下西路清置治团练及团正。

民国二十三年(1934),改保为团。

民国置西四区署及板桥镇。

次年并团改镇乡,板桥镇正式成为一级基层行政机关。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板桥镇改乡。

后在县乡之间设置区署,板桥镇属四区管辖。

1950年,行政区划重大调整,板桥镇改称板桥乡属九区管辖。

1958年底,改乡为人民公社,属板桥区管辖。

1983年,公社改乡。

1995年9月,原板桥乡、白房乡、中和乡合并成立板桥镇,属板桥区管辖。

2001年4月,撤销板桥区,板桥镇。

2001年4月20日,撤板桥区,板桥镇直属富顺县直管。

2019年9月,撤销富和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板桥镇管辖,板桥镇人民政府驻新西路13号。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