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乐镇

联合创作 · 2023-09-14 14:18

地名由来:同乐镇取“普天同乐”之意而得名。

同乐乡古称铜锣,位于涪陵西南边缘,距城56公里,东与武隆县、南与南川市相邻。境内主要以丘陵、山地为主,最低海拔643米,最高1380米,幅员面积65.73平方公里,辖7个村85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1546公顷,森林面积2333公顷,覆盖率35%,总人口1671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75人,场镇常住户423户1400人。

这里资源丰富,有发展优势。

1、有鱼米之香的美称,农村结构调整力度大,经济活跃,实力较强。全乡经济以粮食生产为主,农业经济发展项目主要是蚕桑、苎麻、畜禽。2002年实现粮食总产10543吨,其中优质稻产量达5000吨,工农业生产总值39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80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247万元,营业收入1043万元。乡财政收入94万元。已发展蚕桑2280亩,苎麻1797亩,饲养主要以养猪和养羊为主,全乡有5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20户,10头以上养猪大户400余户。年出栏2万头,可实现产值2000万元。

2、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信息畅通。实现村村通公路、电话,同聚路9公里已实现了拓宽硬化,场镇幅园面积0.8平方公里,有场镇住户423户,已硬化街道2000米,全乡已安装程控电话920门,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实现光纤电视地面接收,能收看35套节目,安装户达300户,建成电讯移动接收网站3个,手机用户1000余户,开通ADSL宽带网15户,涪陵同乐乡已在全国注册联网,随时可查看同乐基本情况和所需要的信息。

3、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水资源和草场资源丰富,全乡有小(一)型、小(二)型水库4口,三坪塘190口,总水面达1098亩,有草场面积5000亩,气候湿润,温差小,适宜旅游和种养殖业的发展。

历史沿革:

明代,为涪州蔺市里地,有铜锣铺场。

清代,为涪州长滩里地。

清末,为涪州第三区同乐镇地,有同乐、聚宝2乡场。

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涪陵县第二区(驻马武),置有同乐镇、聚宝乡。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同乐镇改乡,聚宝乡仍置,隶属涪陵县第二区(驻堡子场)。

1950年初,分属涪陵县第五区(驻庙垭)、第六区(驻龙潭),同乐、聚宝乡仍置,其后,同乐、聚宝乡各自几经分合。

1956年6月,同乐、聚宝乡同属龙潭区。

1992年,撒区并乡时,聚宝乡并人同乐乡。

1998年11月,2乡分离。

2008年5月,再次合并。

2021年11月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区部分行政区划变更的批复(渝府〔2021〕60号):撤销同乐乡,设立同乐镇。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