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庄镇接驾埠村

联合创作 · 2023-10-08 21:19

接驾埠村隶属莱城区大王庄镇,地处莱城西北22公里,北距镇政府驻地2.5公里,是大王庄镇的南大门。O九公路从村中穿过,大王庄河沿村西呈“u”字形蜿蜒而过。原先大王庄通寨里的大道由村中穿过,将村庄分成东西两部分,曾称东接驾埠、西接驾埠(一个行政村)。接驾埠村东至白炭坡,西临王庄河、南到裴王,北为大王庄,350户,1392口人,1600亩耕地。

《康熙莱芜县志》载:明代中叶,蒋姓由河北枣强迁此建村,以姓名村蒋家庄。相传唐朝李世民东征时曾在此被困,大将薛仁贵救驾,众人称此地为接驾埠,故村名亦改称接驾埠,现有王、孙、李、魏、焦、赵、崔、张、贾、任、于、孟、马、朱等18姓氏,以王姓人口最多,蒋姓已无。民国初年至1945年前,接驾埠属莱北县;1945年10月恢复莱芜县建制,接驾埠属莱芜县仪封区;1951年改称为第三区;1955年复称仪封区,接驾埠属仪封区王石乡;1958年属羊里公社;1961年划为大王庄公社;1984年属大王庄办事处;1985年10月隶属大王庄镇。

自明代中叶蒋姓建村以来,接驾埠人繁衍生息,和睦相处。村民中不乏经商之名士、手巧之艺人。李德水经营的油坊在当地很有名气,木匠王清元雕刻的龙凤,装饰门面精美大方。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接驾埠人积极投身革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崔登友等六人为国捐躯,被追认为烈士。村民焦华南,1946年参军,曾任华东野战军独立营教导员,转业后任淄博市张店区区长,已故。在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中,接驾埠村组织青年抬担架送伤员、运送弹药粮食,积极支援前线。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300多人次参加了支前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接驾埠村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1950年,接驾埠村人民政府成立,焦长苓任村长:1954年成立初级社,按“地四劳六”分粮;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按“人六劳四,困难户加照顾”的原则分粮;1958年加入羊里人民公社;1960年,接驾埠村与白炭坡、胡家泉合并成白埠泉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崔兰玉,主任孙谈玉,大队长-昌;1962年,白埠泉大队解体,成立接驾埠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崔兰玉带领支部一班人组织发动群众办起了砖瓦厂,建起了苹果园,组织了运输队,以副养农,战胜了自然灾害,保证人民生活;1971年,接驾埠开始“农业学大寨”,按“人七劳三”分粮;1973年,党支部组织发动全体村民,顺直王庄河,改挖河道近千米,空出大片河滩,继而运土压沙,造地近400亩,建起了百亩桑园,四季养蚕,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土地联产承包后,农户进一步运土垫地,使原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高产良田;1974年党支部又领导村民在村东整平土地200亩,把高低不平的几十块零星小地改造成三大片,成了涝能排、旱能灌的高产田:1987年,投资十几万元,在村北打深井一眼,全部电力配套,并修地下管道1000米。近几年来,村里先后支持农户打井25眼,全村土地基本实现了水利化。

1994年,接驾埠村开始进行村庄规划,村庄北移。路西与温石埠铁矿机关宿舍大院紧连,路东与通矿公路接壤,目前已有80多户群众按统一标准建起了新房。村里投资15万元建起了集人口学校、党员活动室、青年民兵之家于一体的村委大院。

接驾埠人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监生孙文敬,能书善画,古庙中很多人物画出自他手,附近村庄的石碑,大部分也都是他写的。中医焦佃宣,研制中草药,开方治病,远近闻名。抗日战争前夕,本村文人焦长录就兴办了小学,后因战乱时断时续,1943年学校停办,焦长录弃教从医。莱芜刚解放,当时的党支部书记魏兴凤就组织发动兴办了小学,并延续至今。1985年,投资3万多元改建校舍,在村西北建起了标准化小学一处。党支部村委会积极扶持学生深造,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自1977年恢复高考到2000年,接驾埠先后有30余人考入了大中专院校。

具有近500年历史的接驾埠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道上阔步前进迎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接驾埠村附近有莱芜战役纪念馆、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济南香山旅游区、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生姜、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吉山黑鸡、高庄芹菜、莱芜白花丹参等特产,有顺香斋、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孟姜女文化传承故事、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蹉地舞等民俗文化。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