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集镇

联合创作 · 2023-09-16 03:31

地名由来:毛集原为一小旅店,名顺山店。明初为桐柏至明港的交通要道,因多毛姓居住称毛家铺。后沿着山边河谷逐渐发展成集镇,称毛家集,后简称毛集。

毛集镇位于桐柏县城东北40公里处,宛申结合部,是国家农业部批准的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全镇辖19个行政村,267个村民小组,422个自然村,4.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自然面积178.7平方公里,属浅山丘陵区,耕地面积4.9万亩,可开发利用土地近10万亩,9座小型一、二类水库,836座塘堰。水域面积6825亩。辖区属亚热带季风共型大陆性温湿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1168毫米。

镇域内交通便利,桐明、桐确、毛泌三条省道交汇于此,明泌小铁路自东而西横穿全境,拟建中的信南高速公路出口设于境内。境内资源丰富,已探明铁石、莹石、白石、锰石、英石、大理石等矿藏20余种,矿床百余处,总储量在1亿吨上。拥有""两松""用材林2.8万亩,板栗经济3万亩,中药材5000亩。镇域内水草丰富,牧坡辽阔,畜牧业发展迅猛,以南江黄羊为主的优质羊5000余只,畜牧产值年45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9%。农产品以""花生、大豆、芝麻""为主,其中花生面积近6万亩,年产花生2000万公斤,是远近闻名的""花生之乡""。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我镇凭借国家东西合作示范区的优势,广泛宣传,主动出去,全方位开放招商,全镇已发展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乡镇企业490家,其中100万元以上的14家,超1000万元的2家,全镇企业产值达36900万元,初步形成3采矿建筑建材、花生加工、购销三大支柱产业。镇区内电信、通讯发达,万门程控电话沟通无限,区内有35千伏变电站一座,电力、通讯保障有力。小城镇建设科学合理,镇区工业、商业、文教、娱乐、交通完善,绿化、卫生、市场管理成效显著。是市级小城镇建设""三星级""城镇、重点镇、特别试点镇,全市乡镇企业""明星镇""、奔小康""科普示范镇""。

历史沿革:

明成化十二年(1476)曾在此设巡检司。

清宣统三年(1911)东部属石门保,西部属铁山保。

1931年属第三区。

1936年属第三公署毛集联保处。

1941年属光武乡。

1948年属信桐县一区,称毛集区。

1950年属桐柏县第三区。

1951年属桐柏第四区。

1956年2月设立毛集中心乡,12月撤中心乡,改置毛集区。

1958年改置毛集乡。

1959年改置毛集公社。

1983年撤社改置毛集乡。

1985年撤乡建镇,称毛集镇。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