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安镇
地名由来:古称内滩,系赤水河险滩之一,经整治后,化除险恶,改为丙安。
丙安古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丙安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丙安镇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11年10月,环境保护部授予丙安镇2011年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丙安乡是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所辖的一个乡,位于赤水市区东南部,丙安乡东与葫市镇、元厚镇接壤,西与复兴镇毗邻,北与旺隆镇交界,南与两河口乡相连,总面积134.2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丙安乡位于赤水市区东南部,辖三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人口6800多人。丙安乡东与葫市、元厚两镇接壤,西与复兴镇毗邻,北与旺隆镇交界,南与两河口乡相连,总面积134.2平方公里。赤水河、茅(台)赤(水)干线公路从丙安穿境而过。丙安乡原属赤水县复兴区管辖,1991年“建镇并乡撤区”后,成为独立的一个乡,直接隶属赤水市委、市人民政府管辖。丙安乡是贵州省1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所在地之一,是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环境优美乡镇,以竹业、药业为主的生态产业和以古镇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响誉全国。
丙安乡竹资源十分丰富。丙安乡是一个典型的林业乡镇,有林地面积17万亩,其中楠竹林面积7万余亩,杂竹林面积10万余亩,农民人均林地面积达20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89.6%,是全国十大竹乡中农民人均林地面积最多的地方,盛产楠竹、杂竹、冬笋。
丙安的由来
相传丙安原为“炳滩”,后因时常发生火灾,人们认为可能“炳”字与“火”有关,于是改“火”为“水”,以“水”克“火”,此后果真少有火灾。但“氵丙”字从“水”有遭水灾之疑,后人干脆去“水”改为“丙滩”.“丙安”的由来据说是为铭记治理赤水河的大、小险滩恶水,使商船能安全行驶而取的,仅这地名的由来,便告诉你古镇故事之多。
历史文化
丙安古镇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石砌古寨门、独具特色的青石板葫芦街、历史悠久的盐阜商贸码头和军事关隘,文化积淀丰厚,观赏魅力十足。古镇建于赤水河畔陡峭的危岩之上,背倚青山,三面环水,木质悬空吊脚楼经千年风霜,仍稳如磐石。古镇的东、南、西、北垒石为门,建有“东华门”、“奠安门”、“平治门”、“太平门”,四道古寨门是古镇与外界沟通的唯一通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古镇因河运而兴,是川盐入黔古盐道上著名驿站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早在商殷时期,这里就有古人渔猎的踪迹,距丙安古镇10公里的马鞍山大型东汉古崖墓群,佐证了丙安古镇有二千年历史,故有“千年军商古城堡”之美誉。据此,在200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因丙安乡行政区建制为乡,故丙安古镇为历史文化名村)。
历史沿革: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至清,属仁怀县(厅)河西里。
民国十八年(1929年),属赤水县二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建丙滩乡。
1953年1月,设丙安乡。
1958年9月,改丙安公社。
1984年1月,复为丙安乡。
2016年1月,撤销丙安乡建制,设置丙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