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濑乡

联合创作 · 2023-10-10

地名由来:因晋江上游西溪贯穿全境,溪岸高崖耸峙,溪中怪石嶙峋,落差大,溪水顺河道直泻而下,撞在巨石上,溅出万千白色浪花,涛声振耳,远观溪景,两岸郁郁葱葱,白色溪水一濑一濑,似瀑似浪,故名白濑。

2020年12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白濑乡为福建省卫生乡镇。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白濑乡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白濑乡位于安溪西北部,全乡总人口9704人(其中有姓钟畲族人口345人),在校生1668人。

2001~2002年,白濑乡立足乡情,理清思路,集中力量打好基础设施、招商引资、扶贫攻坚、小康建设等事关白濑发展大局的攻坚战,全乡思想观念、经济环境、教育质量、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发生较大变化,基本实现温饱型小康。2002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4143万元,比2000年增长55.2%,其中农业产值2349万元,工业产值1794万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55.4%和54.8%;乡镇企业总产值4000万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4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52元,分别比增44.5%、39.5%和9.5%。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先后有8个单位(村)被评为文明单位、文明村、五好家庭等。党建工作全面加强,两年共发展党员1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7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33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给予党纪处分30人,其中开除党籍5人。2002年度,白濑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01~2002年度文明乡镇,宣传思想工作、机关效能建设、教育工作、“信访三无”、食用菌生产、森林防火等工作被评为先进单位。

【粮食生产和五大基地建设扎实推进】

2001~2002年,组织干部群众义务投工,兴修水利,加大资金投入,抓好农田基本设施建设,修复改造一批水利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用水保障。实施良种工程及先进技术,推广种植世纪“197”、“102”、“汕优89”等水稻良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加强农技服务,做好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高复种指数和粮食单产,2002年,全乡粮食播种面积达5150亩,粮食总产达1415吨,比2000年的1359吨增长4%。

与此同时,制定优惠扶持措施,抓好五大基地建设。一是茶叶生产基地。2001年,全县茶业呈现好的发展势头,乡政府因势利导,鼓励各村抓好低产茶园改造和低劣品种的全面改植换种和新种茶园开发,全年新种优质铁观音茶250亩,改造中低产茶园150亩;同时,抓好生产环节指导、监管和技术培训,邀请县茶叶专家和外乡镇制茶能手到长基、下镇等村传授铁观音茶制作技术,提高全乡茶农的制茶技术水平,2002年茶叶产量达103吨,总产值160万元。

历史沿革:

宋朝时期属金田乡常乐里;明清时期属常乐里;民国时期属长坑区、第三区、第二区、八社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分属清溪区、第四区、第十二区、剑斗区和湖头区。

1965年12月拆剑斗公社的长基、寨坂大队和湖头公社的下镇、白濑大队成立白濑林场,以场带队。

1984年8月以场辖区域建立白濑乡人民政府。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