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谷镇

联合创作 · 2023-09-16 06:47

地名由来:以传说“野人”经常出没的峡谷而命名,现建有野人谷景区。上世纪七十年代,此地有多期发现有“野人”的报告,与《房县志》旧志中关于野人在此出没的记载相吻合,引起中国生物界乃至世界古脊椎动物专家的关注激发了全国各地“野人”探秘者的光顾,中国社会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及多个单位联合组成的“奇异动物科学考察队”曾驻扎在此,进行大规模的“野人”科考。故而更名野人谷镇。原名桥上乡,源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修筑抚战之道--巴柯道(四川巴东至湖北均县柯家垭营),至此架设一座桥梁,以桥为坐标方位而得名。

房县野人谷

房县野人谷

房县野人谷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野人谷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野人谷镇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野人谷镇地处房县南部,东与保康县房县五台山林业总场毗邻,南与神农架接壤,西北与红塔镇、门古镇相连,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1公里,是房县南大门。全镇总面积358平方公里,辖20个村,71个村民小组,5347户,14291人。1984年以前野人谷镇属人民公社建制,1984年设区建乡(一区七乡),1987年“撤区并乡”划分为安阳乡和桥上乡,2001年5月撤销原安阳乡建制合并为桥上乡,2010年1月18日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野人谷镇。

200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将桥上及其它地区100平方公里划定为神农峡风景名胜区,2007年设立野人谷自然生态保护区,2010年在野人洞设立省级地质公园,野人谷镇杜川村当年被评为全省旅游名村,2018年野人谷镇杜川村创建的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

历史悠久,地方文化底蕴丰厚。

帝王流放文化。桥上村挂榜岩山势险峻,奇峰秀水,是民间传说《薜刚反唐》庐陵王(李显)在挂榜岩挂榜招贤的地方,由此流传了大量的有关帝王流放在房县的众多民间传说。野人探秘文化。据房县地方志记载,房县南山出“毛人”,毛人就是传说中的“野人”,1974年,桥上村村民殷洪发在山上采磨菇与野人相遇并发生搏斗,成为世界第一个与野人搏斗的人,从此拉开了中国野人考察探秘的序幕,中国第一支野考队在桥上成立。神农文化。野人谷镇地处神农架北坡,是传说中神农采百草的主要活动区域,到目前仍流传着大量的民间故事。民间文化。镇内山大人稀,以前交通极为不便,对外相对封闭,民风民俗自成一体,造就了独特的、丰富的民间文化,全镇有5个民歌村,300多位民歌师,民间故事更是层出不穷,丰富多彩,在全市享有盛名,受到省、市民间文化协会的深度关注。

地域辽阔,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野人谷镇地处“兴、神、保”(兴山县、神农架、保康县)大矿区的毗邻区,境内磷矿、铁矿、铅锌矿等矿产资源丰富,理论储量大,目前有5家磷矿企业落户,是发展矿产工业的理想之地。水电水利资源。镇内地质地貌独特,海拔落差较大,已开发小水电14座,总装机8000千瓦。2011年三里坪水库正式蓄水,形成水面10000亩,成为淡水养殖、特色养殖的理想之地。旅游资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奇山险谷、天坑溶洞、激流飞瀑,孕育了野人洞、野人谷、岩屋沟、挂榜岩、黑龙洞、青龙山、白虎山、白马洞、祖师观、古南河湿地公园等众多山水秀丽风光;众多的原始森林、独特的立体气候、以及其他生态旅游观光资源,是强势发展旅游业的理想之地。风力资源。境内东坪村毛河淌海拔1700米,将南北风垂直截流,是发展环保新能源,建设风力发电站的理想之所。野生干果资源。境内小板栗原生态区达10万亩,由西向东沿东蒿至七里,已建成40公里小板栗自然生态林绿色长廊,同时新发展核桃3000亩。野生药材资源。全镇是天然的野生中药材宝库,红豆杉、绞股蓝、杜仲、天麻、树莓等已形成产业,更有众多的珍稀野生资源,“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文王一支笔”、“七月一支花”等中药材品种为野人谷镇中药材宝库增添了奇异色彩。

特色工业——水电、矿产业。5家矿山企业年开采量10万吨以上,年产值5000万元,水电发电量3500万度,产值900万元;2010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530万元。

特色产业——旅游业。1999年,开始着手发展旅游业,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建成野人洞、野人谷2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总投资达5000万元,年接待游客90万人次,沿武神公路配套农家乐旅馆业近100家,改造“房陵名居”700多户,成立了中国第一支野人表演队,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30多个,野人洞旅游服务及商品商标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双野旅游成为带动全县旅游产业的龙头。岩屋沟旅游区已经具备接待能力,并被省旅游局定位全省重点扶持旅游龙头企业。该企业后续开发的黑龙洞景区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之中。

特色产业——红豆杉。全镇已在18个村种植红豆杉,总面积达到12000亩,目前是全国范围内最大的红豆杉基地。

特色产业——绞股蓝。全镇发展绞股蓝2000亩,产值达2000万元,开发出甜味、苦味、香味三个品种,产品畅销全国,是全省绞股蓝生产第一大镇,为全镇农民脱贫致富开创了良好的渠道,为产业扶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特色产业——烟叶。现代烟草农业整镇推进,2016年发展面积4000亩,亩均产值实现3000元,成立了多个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基本实现烟田、烟路、烟房、烟机、烟水、烟电、烟苗、烟渠、烟站、烟肥十配套,西坪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受到全省关注。

特色产业——生态大鲵繁育。全镇建有三个大鲵繁育基地,即木瓜、鱼鳃和清溪生态繁育区。已带动农户95户发展特色养殖,全镇总养量已达10万尾。

特色产业——高山反季节蔬菜。利用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大力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全镇发展面积8000亩,年产值达3000万元,已成为全市“菜蓝子”工程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野人谷镇在房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工业显特色、农业创品牌、旅游育精品、社会构和谐”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生态立镇镇、产业富镇、旅游名镇镇、实干兴镇”发展战略,强力推进旅游、烟叶、绞股蓝、核桃、高山蔬菜、大鲵养殖等产业,着力打造活力野人谷、实力野人谷、魅力野人谷、幸福野人谷!

房县野人谷

野人谷位于十堰房县,是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连接点。由于这里是我国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区,北有秦岭屏障,南有巴山相隔,因此这里并没有受到山地冰川寒流的太大影响,从而使

房县野人洞

野人洞,在房县老人称古洞。后来发现洞内有蝙蝠,又叫蝙蝠洞。1998年11月21日,北京旅游专家王兴斌和市旅游局副局长李发平等人来房县视察,认为房县是野人的故乡,发现野人的次数最多,流传最广,

历史沿革:

晚清时期,桥上乡属房县南乡,属沿观堰三海团辖:木瓜河、白崖河、博磨坪、松香坪、千家坪。

杜家川团辖:元土坪、后山坪、银杏坪、石头庄。

长坪团辖:仙家坪、三尖山、六淌河、青阳河、宋洛河横溪;民国23年,我镇为三区辖川白乡;1949年1月,房县解放;1950年8月,我镇划分为第八区,辖16个村;1952年8月7日,全县划为1个乡镇,14个区,我镇为第9区,辖15个村;1956年3月全县由195个乡合并为96个大乡,我镇更名桥上区,区公所设谭家湾,辖乡:杜川、木瓜、东蒿、安阳、七里、西蒿、碾盘、运动;1958年11月,全县划为13个人民公社,桥上人民公社辖8个管理区,50个生产大队222个生产队,分为:碾盘管理区、杜川管理区、东蒿管理区、运动管理区、七里管理区安阳管理区、木瓜管理区;1964年底,全县划为12个区,1个镇,108个公社,744个大队,桥上区辖10个公社,56个大队;1975年3月撤区并社。

将黄金、安阳、七里3个公社合并为安阳公社;木瓜、银坪、东蒿、西蒿、杜川5个公社合并为桥上公社;1982-1984年,桥上公社辖:桥上、挂榜、三岔、鱼腮、红场、清溪、大庙、荒河、木瓜、杜川、股泉、西蒿、横峪、群力、七中、东蒿、长岭、丰坪、矿物、马里;安阳公社辖:安阳、七里、驼河、柏杉、垭里、甘霞、高阳、黄粮、金斗、毛河;1984-1985年,设区建乡,桥上区辖7个乡,即:安阳坪、七里乡、黄粮坪乡、桥上乡、木瓜乡、东蒿乡、西蒿乡。

29个村,161个组;1987年,撤区并乡,桥上乡与安阳分开,桥上乡辖四个管理区,即:桥上管理区、东蒿管理区、西蒿管理区、木瓜管理区,安阳乡辖三个管理区,即:安阳管理区、七里管理区、黄粮管理区;2001年,合乡并村,将桥上乡、安阳乡合并为桥上乡,乡政府设在桥上乡,将原来的26个村合并为现在的18个村。

即:木瓜村(荒河村并入)、大庙村、鱼腮村(三岔村并入)、桥上村(清溪村并入)、杜川村(横峪村并入)、西坪村(矿物村、柒中村并入)、三座庵村、股泉村、马里村、东坪村(长岭村并入)、千坪村、甘霞村、七里村、驼河村、安阳村、垭里村、黄粮村、毛河村(金斗河村并入);2010年1月18日,经省政府批准将桥上乡更名为野人谷镇。

现野人谷镇辖20个村民委员会,1.39万人,辖区面积395.34平方千米。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