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河镇
地名由来:三岔河镇因境内三条河流交汇得名。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三岔河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三岔河乡位于习水县东北面,距习水县城38公里。北与重庆江津相邻,南与良村镇隔山相望,西与程寨乡接壤,东与大坡、温水镇一岭相依,习水河穿境而过,自西、自东、自南各有一条通乡公路。全乡幅员1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877亩。全乡辖7个村55个村民组4736户,总人口2.25万人,全乡社会稳定,市场繁荣,交通便利。有集贸市场3个,集贸市场人口流动量约3500人。乡境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有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全国最大最集中的丹霞地貌区域,有望仙台等省级风景名胜区,且地处川、黔、渝旅游金三角的核心区域,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是避暑休闲、观光旅游、科学考察的理想胜地。
三岔河乡是一个纯农业乡,2006年全乡生产总值2900万元,其中一产完成2300万元,二产完成350万元,三产完成2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0元。农业种植以水稻、玉米为主,辅以红粮、小麦、土豆、红苕等农作物,发展了连片撑绿竹4000余亩,全乡畜牧业较为发达,发展了畜牧养殖大户26户,平均年出栏生猪30头,全乡年出栏生猪24186头,山羊2616头,家禽97900羽。全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依靠全乡广大人民,认真实施“生态立乡,旅游活乡,畜牧强乡,农业稳乡”的发展战略,确保农民稳定增收,财政稳定增长,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岔河石窟
习水三岔河石窟开凿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次年雕凿完毕。石窟寺(祠)现存石碑二通、摩崖二方,详细记载石窟的开凿及管理等情况。该石窟位于习水县三岔河乡三岔河村望仙台,石窟造像雕凿在高一百
习水袁锦道墓(祠)
袁锦道墓位于三岔河镇杉林村杨家沟组,距袁锦道故居约400米。袁锦道作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最早的实业家,在长达39年的时间里,开办了48家工厂及作坊,涵盖了农业、冶炼和铸造等诸多
历史沿革: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属仁怀县丁溪里。
明崇祯二年(1629年),属丁山里。
民国五年(1916年),属习水第四区。
1953年,第四区亦称良村区。
1992年,撤区并乡。
2015年12月28日,撤销三岔河乡,设置三岔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