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洲镇
地名由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因原驻地村前(塘洲村)一大水塘,中有一洲地,称小塘洲,后因政府驻地,称塘洲镇沿用至今。
2022年3月,江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塘洲镇为2021年度江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塘洲镇地处泰和县境中部,赣江南岸,与县城隔江相望。面积124平方公里。辖18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210个村小组,30854人。悠久的历史文化,富饶的特产资源,淳朴的民俗民风,无愧于“泰和卫星城”的称誉。
塘洲镇又称“永昌市”,因古代在赣江边有一永昌庙。明、清时期,又因地处赣江南岸,称水南堪。1934年-军进攻中央苏区,修成泰和至兴国的公路后,又称马路上。1939年至1944年,江西省政府迁驻泰和时,因地靠县城,居水陆交通要道,人口骤增,集市兴胜,设有商店、作坊100多家。始称永昌市。自明朝起,属千秋乡。1941年为永昌乡,1956年在塘洲要设乡,1966年撤区并社称塘洲公社,1984年改称塘洲乡,1986年改置塘洲镇。境内地势西高东低,无高山,低丘主要分布在西半部和东南边沿,占总面积59.4%;平原分布在东半部,占22.4%;洲地分布在赣江南岸,占9.2%;气候温暖,冬冷夏热,四季分明。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2077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4094万元,其中工业增加值3130万元,农业总产值9942万元,值财政收入459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88万元,居民年末储蓄余额达4900万元。陆地有泰和至兴国的319国道纵贯中部,永昌西2公里,赣江从西北过境,流经8个行政村,珠林江由南面插入东北部,汇注赣江。京九铁路途经塘洲5个行政村,塘洲镇距井冈山站3公里。
企业不断发展,有投资2000万元兴办的“锦泰实业”,投资1200万元兴办的“融泰欧式制品实业”,还有镇办企业综合厂、镇供电公司等。
有初级中学一所,在校学生数1828人,校职工87人;中心小学1所、完小9所,初小11所,在校职工122人,在校学生2932人。通过招商引进私立山谷中学落户塘洲,在校学生400人。
塘洲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着广阔诱人开发前景。古白口汉城,位于县城西南3公里的赣南岸,它始建于汉代,城址面积25万平方米,形状呈倒梯形,分为内外城,城外有护河。这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城址,虽经千年风雨侵蚀,古城轮廓清楚,内外城分明,护城河明晰。土城墙依然雄伟壮观。城址遗物丰富,出土了东汉、西晋、东晋时期的印纹陶罐、盘口壶、敛口钵、三足盆形鼎、圆形瓦等文物。
金滩古林
金滩古林,即泰和麻州。地处塘洲镇赣江之滨,是吉安市著名景点、江西省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因江水长年冲积,形成了许多地势平坦的大草坪和水草丰茂的湿地。初夏时节,草坪上绿草如茵,其间三三两两挺立的
历史沿革: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属千秋乡。
清末,分属二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一部。
1930年后,先后属仁千区、千秋区、冠朝区、文塘区。
1941年,为永昌乡。
1949年,属五区(沙村区)。
1950年,属苇八区。
1955年,属永昌区白坑、坦湖、塘洲、铜锣、洲、黄塘、曾家、上洲8乡。
1956年,并为塘洲、黄塘乡。
1958年,并为塘讷1公社。
1961年,分属冠朝区塘洲、黄塘公社。
1966年,合为塘洲公社。
1983年,改为塘洲乡。
1986年,撤乡设塘洲镇,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