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畔镇
地名由来:何家畔镇因境内何姓集居原畔而得名。
2012年11月,农业部认定何家畔镇为第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庆阳苹果)。
何家畔,因境内何家畔村系交通要道,并设有集市,故取名为何家畔。
何家畔乡位于合水县西南部,距县城39公里,东隔马莲河畔与合水县吉岘乡相邻,南与宁县瓦斜乡接壤,西靠西峰区什社乡、温泉乡,北接庆城县赤城乡。境内多平塬,少山川,沟壑纵横。全乡共辖8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3743户17040口人 (其中农业人口16779人),总土地面积14.9万亩,耕地3.8万亩、林地51615亩(退耕还林地13035亩、荒山造林地38580亩)绿化面积达到34.6%以上。何家畔乡人民勤劳淳朴,敢于创新,勇于接受新事物,尤其在发展果产业上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全县果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带动和模范作用。
全乡产业结构明显,主要以苹果、黄花为主。2013年底,果园面积3.8万亩(其中盛果园2.2万亩,初果园0.8万亩),果农3555户,占农户的95%,年产苹果约7万吨左右,平均亩产5900斤,纯收入约4500万元,占农民纯收入的70%以上;黄花菜20482亩,年产量615吨,平均亩产31公斤,人均纯收入170元;农作物播种面积65831亩,粮食年产量8201吨;农电网改造完成8个行政村,全乡实现通电视、通公路、通电,乡内柏油路里程27公里,砂石路24条112.2公里,乡、村道路拓宽整修率60%,砂石硬化率40%;有村级卫生机构13个,黄牛饲养量达到1789头,羊存栏1900只;有机井14眼,供水站36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受益人口14336人;有初中1处、小学12处,在校学生209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乡级卫生院1处,村级卫生所12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3部,有2个村达到小康水平。全乡农业总产值5900万元,工业总产值8000多万,劳务收入1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65元。
农村低保689户1669人,五保户49户68人,新农合持续推进。全乡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5987人,参合率98%;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更加深入人心。全乡参保人数9550人,征徼基金64.19万元,享受待遇2109人,共发放养老金17.9万元;民政救济及时发放。特别是对困难群众给予及时全面救助,上半年发放低保93.7万元、五保金6.6万元、大病救助金29.9万元、临时救助金0.6万元;按时合理兑现各项惠农资金。兑现粮食直补资金275万元、公益林资金12.5万元,青苗补助16万元;危房改造帮助贫困户住入安居,通过深入排摸,今年共安排危房改造165户。
近年来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交通便利,街道宽畅,商铺林立,现街道长1200多米,宽28米,在街道两边建起了上宅下店式两层商品房2万多平方米,有工商个体户232户,集市日人口流动量在13000人以上。
全乡有行政、事业单位共12个。至目前,共有民营企业21个,其中在街道“十字”以北何家畔工业园区,占地200亩,现已有民丰绿色果品有限责任公司、陇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何家畔土特产果品有限责任公司等12户企业入驻,总投资3000万元,年实现产值5000万元,其中投资规模500万元以上企业5户。
历史沿革:
清代时期,属合水县西华池里五甲。
民国元年(1912年),属合水县第二区。
陕甘宁边区时,属合水县盘马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国民党占领后,为盘马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开盘马区。
1956年2月,撤盘马区,设何家畔、赵家楼子2乡。
1957年3月,赵家楼子乡并入何家畔乡。
1958年10月,定祥乡并入何家畔乡,随即改为灯塔公社;同年底,撤销合水县,归属庆阳县。
1961年12月,复属合水县,更名何家畔公社。
1983年4月,改何家畔乡。
2015年,何家畔乡撤乡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