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尧镇
地名由来:建制于清康熙年间,时称桃源、饶(后改尧)塘堡,属县直辖。民国二十年(1931年),堡改区、乡,桃源、尧塘属梅县第14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桃源、尧塘乡,属梅县第四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桃源、尧塘合并为区,取两乡名之首字,称为桃尧区。
2020年2月,桃尧镇被授予2019年度广东省卫生镇(县城)荣誉称号。
2019年9月,农业农村部认定桃尧镇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梅县金柚)。
桃尧镇位于梅县的东北部,毗邻福建省(距离福建省千岛湖旅游区仅一步之遥),是梅县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爱国将领张明达将军的故乡。辖区面积118平方公里,山地13.91万亩,耕地1.5万亩,有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58个村民小组,全镇人口17799人。
桃尧镇气候湿润温和,土地巴沃,适合农作物生长,是一个农业大镇。同时,桃尧镇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大理石、石灰石、铁矿石、竹、木、水等资源遍布全镇,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更为丰富,王寿山、鸡冠山等风景秀美。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热诚欢迎社会各届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开发。
今天的桃尧,在0梅县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在历届镇党委政府一届接一届不懈努力,在乡贤老板华侨三胞及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镇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有新的突破,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社会贤达的鼎力支持,借此机会,向一贯关心桃尧山区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贤达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我们决心在0梅县县委、具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实施市委“四个梅州”和县委“七大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抓好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以“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带领全镇人民进一步发挥山区资源优势,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王寿山、鸡冠山、张明达故居的开发,构建桃尧山区“两山一故居”的旅游发展平台,实现与福建千岛湖旅游开发区连结成“生态旅游”的亮丽风景线,牵动山区经济的更快发展,加快山区人民早日脱贫奔康,为梅县2015年全面达康桃尧山区不拖后腿而努力奋斗。
张民达故居
张民达故居位于梅县桃尧镇石螺岗村。故居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65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平面为“凸”字形。混凝土框架结构,底层及二层均有阳台式回廊,正面为券廊。大厅正面设置木楼梯,
历史沿革:
桃尧镇建制于清康熙年间,时称桃源、饶(后改尧)塘堡,属县直辖。
民国二十年(1931年),堡改区、乡,桃源、尧塘属梅县第14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桃源、尧塘乡,属梅县第四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桃源、尧塘合并为区,取两乡名之首字,称为桃尧区。
1950年3月,撤销桃尧区,并入梅东区。
1951年,撤销梅东区,改设隆文区。
1956年,桃源、尧塘从松源、隆文分出,设立桃尧乡。
1958年,并入梅江人民公社。
1959年3月,撤销梅东人民公社,置松源﹑隆文人民公社,原桃尧范围桃源片属松源人民公社,尧塘片属隆文人民公社。
1961年,从松源、隆文分出成立桃尧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撤社建区。
1987年4月,改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