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江镇
地名由来:因地处涪江东岸,涪江被当地雅称为红江,且是革命圣地得名。
红江镇坐落在涪江河北岸,距蓬溪县城仅44公里,地跨北纬30°40́,东经105°16,东靠我县群力乡和船山区唐家乡,南与大英县回马镇隔河相望,西傍射洪县沱牌镇(柳树镇),北连天福镇。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等。
(二)、历史沿革
红江镇原名康家乡(康家渡),始建于明末,为历来河道要冲,清乾隆20年(公元1765年)在此设过盐大使署,是当时的盐卡重地,宣统二年划归蓬莱镇,民国元年复设场镇。1996年改为红江人民公社,1985年6月19日改为红江镇(单列镇),沿用至今。
(三)、交通便利
红江镇历来即为交通要道,原名康家渡即可窥见一斑。现在的红江交通也十分发达,与县城有蓬红公路连接,仅需60分钟即可直达县城,另外只需10分钟即可进入遂回高速上成南高速等与全国交通网相连,
(四)、行政区划
红江镇原有10个行政村,因1998年分县,将我镇文武村、夏家沟村、永和村等3个行政村划归大英县回马镇。现辖有康一村、顺江村、永益村、马岩村、红江村、白坪村、部营村等、红江社区等7个行政村1个社区,130个村民小组,25600人。
(五)、地形、地貌
红江镇地跨丘陵和涪江河谷阶地,属中丘、中谷、坝潮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455米,涪江环绕而过,全镇地势自然形成两大块,平坝地占全镇总面积2/3以上,地势平坦宽广,冲积砂质土层深厚,肥土沃田,人称“一捧泥巴、一盆饭”的美地。
(六)、地质、土壤
红江镇的土壤主要以新冲积砂土壤、紫色土、黄壤土等三种类型组成。
第一类型:棕紫土壤,适宜大面积种植红桔、柠檬、广柑、苹果等经济木。
第二类型:新冲积砂土壤平坝区,属灰棕色潮土田,土层深厚肥沃,易灌易排,易大面积种植花生、药材、甘蔗、西瓜、各种蔬菜等经济作物。
第三类型:黄壤土,土质偏酸且粘,宜种水稻。
(七)、气候
红江镇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四季分明、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冬暖春旱,日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八)、风景名胜
红江镇镇后有远近闻名的如意寨,三面临水,一面靠山,堪称水火俱全的古代设防建筑,寨下临镇岩壁上有古人居住的人工石窟数十个,有清光绪年间驻康家渡盐大使沈修贤墨迹数处,寨脚方便门有远近闻名的“古仙师洞”一个。
五龙盘位我镇名山,位于白土坝北,为与天福镇的自然界山,形如五条巨龙盘旋回绕、蜿蜒起伏、栩栩如生,以此闻名,过去曾找来不少富贵人家前来堪舆,以图富贵。
(九)、美食
红江镇多美食,尤以母猪壳、大河鲢鱼等闻名遐迩。
外地人多慕名而来。
(十)现代发展
红江镇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交通便宜、市场繁荣的贸易集散大镇。
红江镇下辖村 :
白坪村 部营村 红江村 康一村 马岩村 顺江村 永益村 文武村 夏家沟村
天灵庙
天灵庙年代为清康熙,位于四十年(1701年),类别为古建筑。2012年9月3日,天灵庙被公布为蓬溪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红江镇步营村10社。
历史沿革:
民国26年(1937年)置康家乡,1952年在此设康家区,1956年康家区撤销,康家乡隶属隆盛区,1963年改属天福区,1966年改名红江乡,1985年改建为红江镇。
1997年12月,红江镇涪江河以西的文武、永和、夏家3个村和康益村的部分村民小组划入大英县。